戏谈卞之琳《断章》(原创)

戏谈卞之琳《断章》(原创)

戏谈卞之琳《断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大海龟胡适博士尝试了新诗创作,一首《尝试》解放了诗词“桎梏”,长长短短,随意潇洒的自由诗应运而生。经许多骚客文人名流推波助澜,堂而皇之的走上了文学舞台。“新诗”不仅形式新了,思想也顺应了时代,不再只是追求“诗言志”的传统目标,体现了不同旧诗的审美取向。

新诗产生以来,不泛优秀诗作,如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沙扬娜拉》、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食指《相信未来》等等。卞之琳的《断章》就是新诗的翘楚。

戏谈卞之琳《断章》(原创)

这首短诗创作于1935年,当然是一首“失恋之歌”、“单相思之咏”。“文章憎命达”,诗歌更是如此,求之不得,情郁于中,书写出来,往往真挚自然,感人心魄。

你远远的站在桥头之上,曲桥风和,碧水莺语,优雅闲适的看着风景,或许是春光明媚,或许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反正你比风景更美。我呆呆的在远远的高楼上就看到了你,不只是有意还是顺其自然,我的心我的眼睛就捕捉到了你的倩影婆娑,我的满腹仰慕,满心心事你又如何知道?我看着有你的风景,又如何如你看风景一般的平静?

若果你也是如我这般启窗远眺,那时,恰是一弯新月挂在你的窗口,明月知道你面如月,目似星,娴静若清风,它又哪有你光彩?它只不过是你的背景罢了。,明月何其幸哉?你呢,你就像这苍穹中的明月一样,美丽了我的梦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灵动飞扬。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你就是憧憬和向往,是明天。

戏谈卞之琳《断章》(原创)

诗人很自然的融会了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将那种可遇不可求的人生感慨、无奈,在极短小的诗句表现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刹那间感悟,咫尺天涯,万种风情,不得回应的惆怅孤独寂寞,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无不切合了所有的单相思的烟波愁绪,引起读者共鸣自然轻而易举了。

戏谈卞之琳《断章》(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