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巧夺天工的盆景园艺精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1990年在日本的大阪举行了国际园艺博览会。在会上,各国的代表队都拿出了自己的精品绝活,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盆景园艺精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盆来自中国的扬派盆景艺术品,凭借着它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并最终获得了博览会的金奖。这件来自扬州的盆景名叫腾云,它是一棵树龄已有280多年的瓜子黄杨,经过精心栽培而成。它以高山上的松树为塑造原型,采用细细的棕丝精扎细剪而成,主干曲折多变,状若蛟龙向一侧倾斜。枝片和反向飘去,形成强烈的动势。而整件作品最为令人叫绝的就是它那即平又薄的云片,一枝枝小树枝可以达到一寸三弯的效果,尽显了传统扬派盆景的深厚功力。腾云的作者是扬派盆景大师万觐棠,虽然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是今天在当地提起他的盆景艺术仍然是无人不知晓的。万觐棠的盆景向来以工艺精细著称,手法处处都恰到好处,出功力深厚,腾云就是他所留下的传世之作。经过盆景艺人对它重新加工,重新创作,改造了一些,去掉那些枯的枝条,把保留下来的枝条加工成一种很有动势的盆景。这在杨派盆景过去是不多见的,过去的盆景都比较平稳,比较工整,比较端庄,而这个盆景具有强烈的动势。

这件巧夺天工的盆景园艺精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树的顶部飘过去,升上去,然后它又回头飘出去,就好像一个嫦娥奔月的姿势,这个动势盆景的出现,在杨派盆景当中是一个突破。万大师从小随父学习盆景技艺,一生与扬派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万件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盆景世家。万觐棠的先祖在清代时就在扬州购地建园,莳花养草,剪扎盆景。人们给了此处万家花园的雅号。万家花园在咸丰年间就已远负盛名,不少文人都赋诗赞咏,清代的康发祥就在他的《海陵竹枝词》中写道,万家园子在西城,种得桃花只照眼明。怪尔寒天冰雪里,唐花烘见牡丹生。到了光绪年间,万氏第四代传人万阳春也就是万觐棠的父亲被招进宫专司盆景,后来因其技艺高超,作品精湛,被慈禧太后大加赏识,赐他红顶,万家花园也被赐予了阳春花局的御名。此时的万家花园名震朝野,许多扬州官宦富商都能以够重金收藏万家花园制作的扬派盆景而引以为荣。万觐棠在父亲的熏陶下,12岁就开始随父学习,扬派盆景剪扎技艺。后来,他又吸取了苏派盆景,通派盆景之长常,将之融入到祖传的扬派剪扎技艺中,运用剪扎技艺与自然树态相结合的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这件巧夺天工的盆景园艺精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万觐棠先生是杨派盆景的一代宗师。他的盆景的特点从总体上看,层次分明,平整工稳,它的枝片扎的特别的平,又平又薄,这是因为他掌握了非常精湛的剪扎技艺。他用棕非常准确,往往是一棕到位,过一点也不行,少一点也不行。因此他的盆景使人看了以后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在腾云之后,巧云是万大师的又一现得意之作,这件作品是他根据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运用传统棕法技艺将枝叶精扎细剪成一层层薄而平的云片,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的装饰美。由于这件作品的造型非常成功独特,以至于后来巧云成为了传统扬派盆景的一个典型造型式样,那么传统的扬派盆景有着怎样的艺术特点和追求,又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呢?扬派盆景经过历代盆景老艺人的锤炼,受到了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逢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又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创造出了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棕法是采用棕榈纤维扣系在植物的不同部分,进行枝条造型的一种方法。

这件巧夺天工的盆景园艺精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棕法有扬棕,底棕,撇宗,挥宗等11种。棕法的技术要求很高,称为精扎细剪。一般剪扎技师集毕生经验未必悟其精髓。盆景多以高山上的松姿为表现题材,在造型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云片。云片是用棕丝剪扎技法,将枝叶剪扎成平整的薄片。一般顶片的形状为圆形,中下片多为掌形,云片的大小和多寡均视树形和植株大小而定,最多的有九片之多。云片中的每根枝条一般都扎成很细密的蛇形弯曲,最密者每寸之内达到三弯,却叶叶俱平而仰,平行而列,称之为一寸三弯。又将枝叶扎成上述的云片极不容易,一般要经过多次的加工和多年的培育才能形成。成型以后,每年还要复片1到2次。我们前辈盆景艺人总结出是一种棕法,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情况。比如说枝条上翘,我们就可以用吊棕把它拉平。比方说在云片里面,我们的枝条基本上到了水平的位置,我们就可以用平棕在水平面里面进行弯曲。但是弯曲的时候要注意,一个片里面的很多小枝,都要做到弯套弯,不能搭在一起。在系棕的时候就是要做到掌握力点。这段枝条你想弯曲,你前方要找一个点不会坏掉的地方。以棕丝精扎细剪为核心技艺,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由培养,以及桩必古老,以久为贵。

这件巧夺天工的盆景园艺精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片必平整,以功为贵的品评标准和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鲜明特色。一件好的传统扬派盆景要经过艺人数十年甚至过百年几代人的不间断的培养修剪护理才能够达到最终的艺术效果,可谓是非常之功夫花精力的工艺。这些盆景的老艺人发现,特别是高山上面受到风涛的吹,下雪的压而形成了上面馒头稍隆起。下面基本都是片状,所以他们就想把大自然的风采浓缩到盆里中来形成我们所说的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具有工笔细描地这个地方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