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於中國人喜歡吃,也講究吃。但是,在我們心目中最至高無上的吃莫過於傳說中的“滿漢全席”了。

“滿漢全席”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就像金庸武俠中的“掃地僧”,神秘高深。但,真實的滿漢全席是怎麼樣的,我們都沒有見過。於是,關於“滿漢全席”就有著很多說法和猜測。不過,這些傳說距離真相卻越來越遠。不信,我們來看看。

滿漢全席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1、滿漢全席其實是江南的官場菜

我們通常認為,“滿漢全席”清朝官場筵席,但無論正史還是野史,以及清宮內務府文獻,其實都找不到記載。只是在一些筆記中有所描述。所以它的真實存在性值得懷疑。

普遍認為是解放後國家為了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由專人發掘整理而出,是對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次大總結。

最早的記載是一部《揚州畫舫錄》的書中關於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接待宴。因為下揚州來的除了滿漢欽差等高官,還有皇帝的下江南,而江浙一帶飲食又是以精緻見長,所以,這種高規格的宴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被稱作滿漢席,後不斷更新,成為所謂“滿漢全席”。關於“滿漢全席”的相聲“報菜名”估計也是藝術家的創作。

2、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菜品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後來納入閩粵等地的菜餚。一共108道,其中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和12道滿族菜。

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

不知為什麼,滿漢全席就沒有“尚滋味,好辛香”的川菜。

滿漢全席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3、一桌滿漢全席,造價多少錢

史書上沒有關於整桌滿漢全席價格的記載。

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康熙以後,負責接待的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般用於帝、後死後的隨筵。

光祿寺承辦的漢席,則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一等席主要用於文武會試考官出闈,每桌鵝、魚、雞、鴨、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但是沒有具體價銀記載。

從卑尊的角度看,一等滿席肯定要高於一等漢席。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等漢席每桌價銀理論上不會高於一等滿席。假設一等漢席每桌價銀和滿席一樣,那麼,一桌滿漢全席價銀共計16兩。康熙年間,一兩銀子大約摺合現在500塊錢人民幣,16兩合計摺合現在8000元人民幣。

這個造價高不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的確高,相當於一個月白領的工資。但是對於一瓶幾千幾萬的好酒,一盤好菜價值幾千幾萬的饕餮們來說,的確不高。

4、滿漢全席到底怎麼吃

滿漢全席屬於大宴,中國人是講究宴會禮儀的。所以,滿漢全席是有很多規矩和禮儀講究的。

1、入席前,奏樂、 鳴炮,行禮恭迎賓客入座,先上二對香,然後“服務員”獻上茶水和手碟淨手。

2、然後在禮樂聲中等待宴席開始,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邊吃邊聊。

3、宴席開始,先上冷盤,然後上熱炒菜、大菜,甜菜。

4、整過席間,有樂師演奏古樂伴宴,禮儀嚴謹莊重。

5、整過宴會要進行三天,也就是三天才能吃完,而不是一次性消費。

滿漢全席的檔次到底有多高

滿漢全席的餐具一定是精美無比。以慈溪六十大壽為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

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我們以所謂慈禧太后的萬壽宴的菜品來看,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也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

滿漢全席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入席前的茶是“廬山雲霧”,乾果蜜餞等小吃包括:可可桃仁、蜜餞葡萄、豌豆黃等,菜基本就是:五香醬雞、鹽水裡脊、壽字油燜大蝦、無字鹽水牛肉、首烏雞丁、百花鴨舌、蟹肉雙筍絲、松樹猴頭蘑、墨魚羹、荷葉雞等;燒烤為掛爐沙板雞、麻仁鹿肉串;膳粥為稀珍黑米粥。

這些東西,今天的人們已經家常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