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尚未啟動“武統”,決非顧忌外部勢力的干預

與1996年武統聲浪導致臺灣軍人24小時穿防彈衣候命、民眾徹夜排長隊簽證出境的情景相比,如今的武統聲浪,對“臺獨”的威懾力似乎大不如前,儘管大陸機艦繞臺頻頻、大陸軍人喊出了“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的口號,對於部分不明事理的臺灣網民而言,仍然意味這是大陸“光說不練”,嚇唬嚇唬的。

大陸尚未啟動“武統”,決非顧忌外部勢力的干預

遼寧艦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臺灣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當其為大陸所控制時,就成為拱衛大陸的海上長城;若被敵對勢力所掌握,則其成為圍堵、壓制大陸的海上圍牆,敵對勢力滲透、顛覆大陸政權的跳板,因此,實現兩岸統一,對大陸的戰略意義與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當今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世界不確定性顯著增多,一旦實現兩岸統一,僅從軍事角度看,不僅能有效地保障東海與南海的安全與穩定,也把握住了海軍進入“第二島鏈”及走向遠洋的主動權。

大陸對於解決臺灣問題的思考,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定位的,一直期待兩岸同胞能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這也是在波濤洶湧的武統聲浪中,大陸之所以至今沒有啟動武統的原因之一,而並非是臺灣網民所想的,臺灣有美國、海峽天塹保護,大陸軍力不如美國,承受不起戰爭後果等等。而是寄予以下因素:

一、從武統對象看,大陸始終堅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只對“臺獨”與外來統一干預勢力。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已明確說明了在一定的條件下得使用非和平手段,而非和平手段,當然包括動武、封鎖、制裁、斬首等各種非和平手段,這對全國人民都有約束力。當然,非和平手段實施的對象,是針對“臺獨”分裂勢力、外部干預勢力的。這無論從大陸機艦繞臺的線路,還是對臺實施的作戰演練中,均可以看出。

當大陸的武統聲浪開始高漲時,事實上就意味著島內“臺獨”勢力或造成“臺獨”的外部干預勢力已經接近或將要觸犯到大陸啟動武統紅線。對此,大陸對他們發出最嚴重的警告,“臺獨”分子或外部干預勢力必須立即懸崖勒馬,如果再逾越雷池一步,大陸必將啟動《反分裂國家法》!

二、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對於大陸而言,若不顧及臺灣民眾的生命安全,只需射程達300公里的PHL03型遠程火箭炮即可覆蓋臺灣島,哪裡還有臺獨分子等待美國援軍的機會?若說武統可能帶來的國際制裁,大陸最艱苦的六十年代都挺過來了,何況現在已是世界第二的經濟體,從經濟角度看,至少目前國際社會與中國的合作需求遠大於封鎖。更別說,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車臣的故事並不遙遠。儘管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支持烏克蘭,烏克蘭也因此得到國際上許多國家的同情,但僅僅只是“支持”與“同情”而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沒有為烏克蘭的利益派出一兵一卒與俄羅斯一決高低。

大陸對於解決臺灣問題,和平統一始終是首選,哪怕到了萬不得已非要啟動武統不可時,大陸還是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以和平手段來解決,原因決非顧忌外部勢力的干預,而是絕不願見同胞相殘的血腥場面。因此,《反分裂國家法》也把武統條件講得非常明確,但一旦啟動,則解放軍一定是以“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氣勢,一舉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可以說,“打不打看臺灣;怎麼打看大陸;打多久看外部干預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