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需要一個“平行世界”

01- 平行世界

我有時會幻想,如果“當時”我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現在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的“心”,需要一個“平行世界”

當然,在我目前的認知結構和能力框架內,這隻能停留在幻想層面。

這種幻想,可能帶給我兩種體驗:

一是,想象因為做出了不同選擇的那個自己,過得比現在的自己好,很多。這種情況下,我很容易生起抱怨,對他人,也對自己。

二是,想象那個自己,還不如現在過得好。然後,就會有些許慶幸,些許感激,些許珍惜之情在心頭泛起。


02- 平行者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同樣,沒有比較,幸福感也難以變得強烈。

我們的“心”,需要一個“平行世界”

這世上是否存在另一個我?尚無定論。

但,這世界本身,卻也算得上是“平行的”。喏,大家都是人,拋開種族家世出生之外,天資、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相似的人,也可能因為選擇的不同而導致人生境遇的雲泥之別。

“哼!憑什麼?老子差在哪裡了?!”“原來我這麼幸運啊,我真的好棒!”

比起跟平行世界的自己相比,我們倒是更常因為與所處世界的平行者的比較而發出這樣的感嘆。


03- 參照

比較本身,只是一個身體或心理上的動作,並不會帶來痛苦或快樂。它能做的,是將痛苦變得更痛苦,將快樂變得更快樂;或者,將很痛苦變得不那麼痛苦,將非常快樂變得不那麼快樂。

比較,是痛苦或快樂的放大鏡和平衡器。

至於,它是放大鏡還是平衡器,只能由使用它的人說了算。

我們的“心”,需要一個“平行世界”

如同爬天梯的人們,有人一直緊盯著上方,有人一直往下看,有人時而左顧右盼,還有人只盤算著自己已經到了哪一級又想要到哪一級。

緊盯著上方的,只能看到別人的屁股,也許能激起奮發追趕之意,但觀感,總是不那麼好的;

往下看的,觀感倒是可——即便禿頭,大抵也比屁股好看些——但因身在上方,容易產生“老子挺牛啊,可以慢慢來”的懈怠之心;

左顧右盼的,因為能看到他人的全景,且互相間差距不算太大,相對能做到“知己知彼,心中不亂”;

只盤算自己的,往上走倒是沒問題,只是,路途未免太單調乏味,又未免太孤單了些……


04- 靈活

所以,要想使攀爬之旅變得更平穩、順利一些,我們需要適時地,調整我們的參照系。

我們的“心”,需要一個“平行世界”

快樂或是不想前行的時候,問問自己是否想“更上一層樓”?若是的話,抬頭往那個方向瞧瞧;

痛苦和不幸感爆棚的時候,低頭看看那些落在後方卻還在努力攀爬的人;

狀態好的時候麼,想想自己的來路和歸處,偶爾左顧右盼一番,學些爬得比較漂亮之人的經驗,繼續前行。

雖然人總是趨利避害,趨樂避苦的,但其實,快樂或痛苦,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體驗

曾奇峰曾在《給予和接受祝福時,我們能感受到愛和被愛》一文中說:

我曾經問過數以百計的、正處於難以自拔的痛苦中的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種藥物,你服了一粒以後不僅痛苦可以立即徹底消失,而且還可以讓你一生永遠保持快樂的心情,永遠不再有絲毫的痛苦和煩惱,這樣的藥你願意服用嗎?結果有一些令人吃驚:絕大多數人都回答說——不願意。不願意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說,那不是成了傻瓜了嗎,潛臺詞是隻有智力較高的人才有‘資格’痛苦;有的說,有可能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了,意思是說,快樂只有在痛苦的襯托下才更有味道;還有的甚至說,那跟死了有什麼區別,那隻不過是‘行屍走肉’的一種好聽的說法而已。


這樣看來,我們需要的既不是永恆的快樂,更不是永恆的痛苦;我們也不需要我們夢想了幾千年的、可以使我們永享快樂的靈丹妙藥。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變化的、流動的,讓我們感覺到自己還活著的體驗與情感。對於活生生的的生命來說,即使是痛苦的豐富,也永遠比快樂的單調要好。

這話我是極其贊同的。

不過,不管快樂還是痛苦,都不宜長期、過量服用。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平行世界”,來平衡這種“過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