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胡永華:用“五新”工程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4月15日,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四次集中學習會議召開。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永華圍繞“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基本內容、湖南特色、桂陽路徑’四個方面內容” 作中心發言。

「转」胡永华:用“五新”工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會議現場

胡永華指出,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深化對社會治理的探索,以政治增強治理定力、以法治彰顯治理威力、以德治深化治理潛力、以自治激發治理活力、以智治提升治理能力。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转」胡永华:用“五新”工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永華

胡永華強調,要貫徹執行中央、省市關於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精神,結合我縣實際,運用“五新”工程提升我縣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1

建立社會管理新標杆,全力推進“黨建+網格化”。

面對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治理壓力,我縣積極貫徹“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到城鄉社區”等要求,始終堅持“黨建+網格化管理”的社會管理模式。構建“縣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網格(小區、街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組織體系,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向城市小區(街區)、樓棟延伸覆蓋。將縣城11個社區劃分為120個網格,會同組織部門在城區建立133個建制性或“兼合式”小區黨支部,設置樓棟黨小組489個。明確由小區(街區)黨支部主導引領業委會籌備(換屆)和重大事項決策,並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監管。在小區(街區)黨支部引領下,各小區(街區)均成立業委會、完成“三供一業”改革,在農村,則以行政村為主,細化黨建措施。構建聯繫無障礙、管理無盲點、服務無縫隙的管理體系,把社區治理和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常態化推進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共建,安排120個機關黨組織與120個網格結對,機關黨員與小區(街區)結對,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共同實施一個便民項目、過好一次“主題黨日”、進行一次家訪慰問、舉辦一次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宣講。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黨組織成為了引領群防群治的“主心骨”,幫助企業招工復工和群眾就業創業的“服務檯”。

2

實行居民自治新實踐,大力推進“平安小區+”創建。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穩步推進城鄉社區居民自治工作。目前,全縣城鄉社區多元治理機制已初步形成。2020年,我們又以省、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為契機,以爭創“全省社會治理創新試點合格縣”為抓手,大力開展“平安小區+”創建活動。即以平安創建為平臺,以黨建為引領,以居民自治為主體,以智能化為支撐,以部門職能入駐為推手,努力建立一批“組織保障有力、公共秩序井然、物防技防完備、環境衛生整潔、物業服務規範、生活安全和諧的”平安小區。到2020年底,全縣縣城區95個已實施物業服務的封閉小區30個達到縣級創建標準,65個達到街道級創建標準,330個開放式小區初步規範,引導成立業主委員會,完善巡防自治隊伍。力爭將“平安小區+”打造成可持續、可複製、可轉化、值推廣的桂陽綜治品牌。

3

擦亮群防群治新名片,持續開展“我為大家巡一夜、大家為我巡一年”巡防活動。

農村要想安,幹部在村邊;城區要想安,幹部在身邊!桂陽是郴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集“礦區、煙區、庫區、山區”為一體,社情民情複雜。近年來,縣委秉持“群防群治、全民參與”的工作理念,不斷探索群防群治的新模式,持續深化開展“我為大家巡一夜、大家為我巡一年”主題巡防活動,構建了由縣委統一領導、綜治部門協調、警民互動群防群治的大防控格局,創造了群防群治新樣板,搭建了安民惠民新途徑,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積極響應參與和廣泛擁護好評,也得到了上級肯定、媒體關注和外地借鑑。巡防活動先後被評為全省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法治事件之一,被2017第十二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評為“2017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截止目前,省內外29個市縣來桂陽學習借鑑,《省委工作交流》等多級多個內參刊物對桂陽模式進行了推廣。今年要在規範化和參與度上下功夫,在廣泛動員幹部職工全員參與的同時,還要積極動員社會組織、志願者、義工等群體參與到巡防活動中來。

4

開啟法治教育新徵程,讓法治之花開滿桂陽大地。

以懂法促守法,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開展“法律明白人”在線學習活動,目前全縣共開展兩批次800人在線學習;在全縣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組建法律顧問團,自2019年3月實施值班工作制度以來,縣法律顧問團共接待來訪諮詢239件,使遇事找法的觀念深入人心。以秉公執法促信法護法,樹立法治權威,強化全民法治信仰。依法解決執行難問題,縣法院與縣檢察院、縣公安局聯合發文,共同出臺了《關於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嚴厲制裁拒執行為,形成基本解決執行難、切實解決執行難的強大合力。要將全縣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匹配到社區和村組,進一步拓寬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同時全方位開展“法治教育進校園”活動,真正讓法治教育“進村組、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單位”。

5

推進智慧治理新工程,開創社會治理“智”時代。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創新防控模式,全面提升社會面防控能力。以社區網格化為基礎。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採用“政府搭平臺、企業搭梯子、農戶搭便車”的平安鄉村“雪亮工程”建設模式,匯聚政府、企業、農戶力量,實現共建共享。在城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居民小區、主要街道和交通路口等地安裝視頻攝像頭近1000個,全縣373個村(社區)、170所學校、交通幹道20個治安卡口的近6000路視頻監控接入公安局天網管理中心和縣綜治中心,構成了上有“天眼”、下有“人盯”的立體巡防格局。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