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戰疫”一線檔案:ICU中的“搏鬥”

2020.1.26——2020.3.20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口述

——白銀箱(ICU醫生)

白銀箱,河北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醫生。2020年1月26日作為河北首批赴鄂醫療隊馳援疫情一線,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重症監護室奮戰五十五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和“死神”進行了一場搏鬥。

“我是中共黨員”

這,不是講臺上的表白,更非一時的豪情抒發。在初期對疫情這個敵人不摸底細的情況下,來自河北省人民醫院的ICU主治醫生白銀箱和他的隊友們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確實是件需要勇氣和定力的事情。但是,他(她)們義無反顧,都做到了。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2020年1月26日20:30開”,白銀箱的車票上的清晰記錄著他和隊友們出征的時刻

白銀箱的家庭有些不同的是,他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無論是從醫學專業上還是白衣天使的職責上,妻子對他前往武漢疫區是很支持的。

“她對我去那邊也是非常支持和理解的。雖然也很不捨吧,知道這個家裡邊也需要我,但這種情況下,國家有難,國家更需要我。咱們一定要站出來。”

國家有難,國家更需要我。這樣的語境,在和平年代是少有表達的,一旦聽到,它很震撼。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白銀箱和隊友們到達武漢車站。眼神中除了堅毅,也真實透露出對未知疫情的憂心壓力

作為一名主治醫生,細微的觀察力恐怕是一種職業慣性。白銀箱一到武漢,就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一切。這種職業習慣不僅幫助著他專業上的思考,也給我們後來的口述檔案採集儲備了大量的記憶素材。

“接我們的是幾輛公交車,公交車的擋風玻璃上寫著“武漢加油”幾個字,我當時就感覺到這座城市真的在經歷一場大的磨難吧。路上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車,就是一些警車,還有拉物資的貨車,還有一些騎摩托的快遞小哥,可能就是要給生活在小區的人們配送生活物資。在每個街道口上用條幅寫著一些特別感人的話,“武漢人不怕輸”“武漢人疫情面前不低頭”什麼的。有好多這樣的標語也是感覺這座城市正在進行一場頑強的鬥爭。”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下夜班路上的白銀箱,特意和“不服輸、不低頭”的字樣同框

與死神的較量

一到武漢,白銀箱他們就開始了和時間的賽跑。面對危重症患者,他和同事們基於以前的一些經驗,迅速採取治療措施。然而,幾天下來,他發現這次的疫情跟以往的情況存在很大的不同。

“我們剛去的時候,接觸的這個病人很危重,他們都屬於重度的ARDS病人。我們就按照以往的策略給病人進行ARDS治療策略。比如說小潮氣量肺保護通氣、比如說深鎮靜、肌松、俯臥位通氣、肺復張等等。這些措施我們給病人都上了,我們當時能做的都做了。但是發現效果都不是太好。”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告示牌上“床位已滿”的字樣和旁邊迷茫無措的患者,這正是白銀箱剛到武漢第七醫院的情景

醫者仁心,白銀箱是個平素在業務上很鑽研的醫生。首戰不利,讓本來信心滿滿的他突然感到了無助,甚至是挫敗感。醫療隊的重症組醫師每天晚上集中在一起開會研究,治療方案也在不斷的更新。有一天,白銀箱敏感地覺察到了新的變化。

“發現這些病人能穩住了,在我們這邊能夠平穩了,雖然他們氧合指數還是挺低的,情況還是挺重的,但他沒有往壞的地方再變。處於這個狀態時,我覺得情況是有變化的。”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白銀箱為病人進行超聲檢查評估血流動力學及肺部情況

儘管在努力調整,儘管治療方案也在一直更新。但是,兇猛的病毒還是在吞噬著患者的生命。這些時刻也常常像一個重物般,壓在白銀箱的心上。

“我做ICU大夫這麼多年了,上研究生也學的重症,沒有感覺自己這麼失敗的時候。我知道有一些條件我改變不了,但是我就想這個病人要是如果他活下來,該有多好啊。”

在白銀箱的回憶中,在武漢的救治過程感覺是在跟死神進行一場搏鬥,像掰手腕一樣。前期的時候,它可能更要強一些。到了中期的時候,我們就相當於打個平手。到了後期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給掰過來了。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白銀箱在查看患者,調節呼吸機

後背上彷彿背了塊“冰”

一位38歲女患者,引起了白銀箱和同事們的深深同情。這個女患者的母親剛剛因為新冠肺炎已經去世了,他的父親和愛人也被確診,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她還有一個才六個月的孩子,現在託別人照顧著。然而,病毒是無情的,厄運不斷地向她襲來。

“一個突然的病情變化,病人喘憋很明顯,呼吸急促困難……後來病人突然心臟停了。我們趕緊搶救。我心裡想她太年輕了,才38歲,一定要保住她的命。”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ICU中的工作常態

幾名醫務人員對患者輪流進行的胸位按壓已經持續了20多分鐘,但是這個病人心跳一直還沒恢復。

“我當時心裡邊沒有想別的,哪怕讓我給她按兩個小時,甚至是10個小時我也一定要把她救過來。因為她一旦再走了的話,那她這個家庭肯定遭受滅頂之災吧。我不能讓她出事,我們就繼續搶救。”

到了40分鐘,心電圖的圖線突然有了跳動顯示,患者的自主心律恢復了!在場的醫務人員高興的都想哭了。渾身溼透了的他(她)們,體力消耗也到了極限,大家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直接靠在牆上,動彈不得。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長時間被汗水浸漬的雙手

二月的武漢,晚上的氣溫還是很低的。窗戶全開的監護室,和室外的溫度相差無幾,防護服裡面的汗水也隨之漸漸變涼。

“過一會你就能感覺到你這個後背上跟揹著一塊冰一樣。特別真實,特別涼。怎麼辦呢?你就沒事也得在病房裡老轉悠,你一走一活動的話還好一些,一旦停下來的話這種感覺就特別難受。”

真實的“英雄”

對赴鄂醫療隊員的口述整理,不需要做流水賬似的羅列。因為在他(她)們的講述中,觸動常在,感動也常在。

順著他(她)們的講述,人們更清晰地看到了疫情來臨時的一線情景,感受到了救治工作的重壓和艱辛,獲悉了醫務戰士捨生忘死、搶救生命的真實場景,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稱號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深深地感受到來自親人、家庭對醫務人員的溫情。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3月14日,隨著最後3名患者轉移至普通病區後,白銀箱(右上)和隊友們欣喜歡呼:我們清倉啦

在白銀箱的口述中,多次談到了他眼裡的武漢。這是他第一次去武漢,而且是在疫情當中。但是,他覺得武漢整個城市還是給他留下了陽光的印象。他說武漢人民承受了很多,人民很不容易,但是,武漢的印象還是安靜有序的,武漢人的心態也有著一種難得的積極樂觀。

“一次,我下班回到酒店門口的時候,有一個武漢市民,他可能知道我們河北(醫療隊),他就說了一句謝謝你,你們辛苦了,給我們鞠了一個躬。當時我們就感覺到心裡特別溫暖。”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清倉當天,河北醫療隊和武漢七院的重症同行合影留念。這是奮戰五十五天後的表情,白銀箱(後排右二)和大家如釋重負,開心極了

可能還是處於職業慣性吧,白銀箱常常細緻地觀察著身邊的一切。對這座他從未到過的城市,他不僅讚美,而且表達得很深刻。

“武漢是個挺漂亮的城市,也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雖然)晚上的街道沒有什麼人,但是各個高樓大廈的LED燈都是燈火通明。高樓大廈LED燈上都是寫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武漢必勝”“中國必勝”這些字,就是讓你能感覺到這座城市的不屈和堅強。這個當時對我感觸也比較大。”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醫院提供照片檔案:牆體上的大字鼓舞著武漢人民,也激勵著馳援武漢的逆行者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白銀箱和他的隊友們也是英雄的白衣戰士。白銀箱對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評價,也是兩位“英雄”間的互視對白。

英雄不遠,他(她)們就在我們身邊。在白銀箱這些醫療隊員的口述中,身邊這些真實的面孔與“英雄”的概念漸漸融合。“英雄”離普通人的距離近了,也更加令人敬仰。

省領導對一個部門作出批示

我國首次因為這個緣由啟動全國性哀悼

“戰疫”一線檔案:趙玉娟口述(下)

河北省檔案館關於恢復現場查檔服務的公告

最美的鎧甲——“白衣天使”著裝的變遷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冀小蘭

在大家的關注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