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01

一個妹妹說,她有一個閨蜜,真的是讓她歡喜讓她憂。

她和閨蜜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不僅兩個人關係特別好,兩家人也是往來親密。隨著參加工作、結婚生子,她發現閨蜜越來越不可理喻了。比如:一起去買衣服,如果她看上的但是閨蜜沒看上,就會毫不留情的批評“難看死了,你是錢多的花不完嗎?”她如果新換了髮型,和閨蜜分享,會被說“一點都不適合你!”她如果和閨蜜分享工作或生活上的收穫,會被說“就你那水平還去指導別人了,你還是先管好自己吧!”最讓她生氣的是,她剛和閨蜜一起創業,每次閨蜜進到公司之後就是各種批評,好像處處都入不得她的法眼,而對於妹妹的心血,卻視而不見……妹妹說:“我不知道該如何跟她相處了。說話死難聽不說吧,還每次最後都加上一句:我這人心直口快的,也是為你好,你可別介意啊!”

這樣的人,我們身邊並不少見。他們高舉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大旗”,以“心直口快”的形象為掩護,話裡句句藏針,事裡件件帶刀。

關鍵這還不是最棘手的,麻煩的是人家給你設了個套:我都說了我是心直口快,還都是本著為你好的出發點,你還介意嗎?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不介意吧?但自己的感受非常真實的存在啊!我渾身難受,不還兩句嘴怎麼安撫我的怒火?可一旦還擊,這段關係也將煙消雲散了,為了維護關係,好吧我忍!

介意吧?人家都說了自己“刀子嘴,豆腐心”,這預防針都給你打過了你還介意,可不是你小氣嗎?當你覺得“天啊,我怎麼可以是個小氣的人?”你的攻擊就向內轉向了自己。

感覺自己進退兩難?不錯,你正一步步邁入情感勒索的圈套裡。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02

李雪曾在《走出劇情》裡寫道: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催眠”中長大的。從小到大所謂的“教育”,其實是一場連續不斷的恐嚇。

就拿我自己來說,從小我就被教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能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人,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最終沒有好下場。”“說你都是為了你好,要不然,人家怎麼不去說馬路上的人呢!”……於是,我就這樣在恐嚇中被教成了一個乖孩子:不敢說不,更不敢反駁,一切都按照外界(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要求來完成,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面對自己的感受,我看不到,也不敢看到。因為看到這個不舒服甚至是憤怒的背後,藏著一個更加讓人痛苦的不安和內疚。

把感受壓抑下去,是需要動用生命能量的,壓抑的越多,佔用的生命能量就會越多。可現實是,每個人的生命能量都是有限額的。於是乎,伴隨著被壓抑的感受,我們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心理弱小”的人。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03

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對我們施加的情感勒索,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臨床實踐已證實,敵意和不安有直接的關係。”心懷不安的人普遍喜歡攻擊別人。在情感勒索中施暴的人,往往能夠敏感的捕捉到身邊那些“心理弱小”的人,然後以道德或情感為枷鎖,施以控制,從而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不安、痛苦、孤獨,甚至是把他們內在對自己的攻擊轉嫁給你,以此來讓自己好過些。

施暴者在施加控制和攻擊時,如果是直接的,比如吵你、罵你、甚至打你,你還能夠清楚辨別從而對這段關係有個清醒的定位,那麼施暴者的間接控制和攻擊,就藏在他所謂的“善意關懷”下,讓你難以辨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比如文中開頭那位妹妹的閨蜜,就是典型的間接施暴者。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李雪把精神分析定位為:直接看到真相的工具,撕破頭腦劇情偽裝的利器。

如果我們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心直口快”之人,得到的真相就是:一個人做一件事,實際上收到的效果,就是他潛意識中的真實目的。“心直口快”之人,打著善意提醒的幌子,讓你憤怒、詛喪,甚至自我懷疑,那麼不用糾結更不用辯解,把他們自己的自卑和恐懼投射給你正是他們真實的目的。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04

如果我們想要更好的自我成長,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在面對“心直口快”之人時,能夠做些什麼呢?

1、“拉黑”與遠離。

如果一個人常常說話讓你不舒服,從他的話語中,你也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觀點,那麼不用懷疑,他跟你對話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你不開心,把他內在的那股不舒服的能量轉嫁給你而已。和這類人接觸,是典型的無效社交。與其壓抑自己的感受去維護一段無效的社交,既浪費時間又消耗生命力,倒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讓生命豐盈流動、有滋養力的人身上。所以,面對這類人,你只需把他們拉黑或乾脆清理出社交圈即可。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2、將表達內容與表達方式區分開。

有些時候,你發現“心直口快”之人所說的話,雖然聽起來讓你很不舒服,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也對你有啟發。這時不妨讓我們自己學習把別人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分開,只吸收對我們有用的觀點和建議,至於語氣嘛,在心裡告訴自己“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與我無關,我不需要為他的情緒買單。”

你的心直口快,恕我不能奉陪 | 人際關係的真相,就藏在感受裡

每個人在童年與父母的互動中,形成了內在關係模式。成年後他所有的人際交往,都受這個模式的影響與支配。如果一個朋友是真心重視和你的這段關係,真心希望你越來越好,他就絕不會一次又一次的把“你不好”、“你不行”的恐懼與自卑轉嫁給你,讓你成為他的痛苦的“接盤俠”。一段關係的發展,就藏在你自己的感受裡。接受並尊重自己的感受,就能擁有高質量的人際關係。


我是十八子,立志成為心理諮詢界最靚的仔。願陪你愛上獨一無二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