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浣纱记》,作者梁辰鱼(约1521一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剧家。梁的先世为昆山望族,本人却是一介布衣。现存著作中除《浣纱记》、杂剧《红线女》外,尚有诗集《梁国子生集》、散曲集《江东白些》。据记载其他作品还有《江东廿一史弹词》和传奇《鸳鸯记》,杂剧《红销》,诗集《伯龙诗》《远游稿》等,但都已失传。《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所编的剧本,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卷十四评价说:“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固是词家老手。”

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该剧取材于《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全剧共45出,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为主线描写吴越两国历史,将爱情和政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情节曲折,人性深邃,意蕴丰赠。该剧文本可见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刻本,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武林阳春堂刻本、明万历间金陵文林阁刻本、《六十种曲》本和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的校注本。

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浣纱记》因剧中范备、西施相爱是以细纱定情,分离时各执一半,团聚时合纱重圆而得名。故事说的是:春秋时越国的上大夫范蠡在诸暨兰罗村游春,巧遇浇纱女西施,两人一见钟情,西施将一缕轻纱作为定情信物,范蠡则允诺句月之后迎娶其还家。谁知赶上吴王夫差征讨越国,越国惨败,越王勾践无奈投降,受尽屈辱。三年后勾践夫妇及范蠡被吴王夫差放回。勾践依从范蠡之计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范蠡又用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

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果然不出所料,夫差受到迷惑,终日沉湎酒色、骄奢淫逸,远离了忠臣。伍子胥见此危机,冒死进谏,反被夫差赐死。随后夫差因受太宰伯的怂恿出兵讨伐齐、晋两国,勾践则趁机一举攻占空虚的姑苏城,夫差见大势已去自别而亡。范蠡明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驾一叶扁舟泛湖而去。

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这部作品完整的演出本今已不见。但是剧中很多群曲曲牌都被京剧等剧种继承使用,称为大字曲牌,像【出队子】“连营分队”就出自《浣纱记》“回营”,用于局面较小的发兵场面,其他还有像【醉太平】【朝天子】【普天乐】都是出自“打围”一折,表现吴王出猎的合唱曲牌。当今昆剧舞台上尚有“寄子”一出有较多演出,以上昆计镇华与宁昆石小梅合作版本影响较大。

昆剧经典剧目《浣纱记》,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1996年,在全国昆曲新剧目观摩演出中,顾铁华、蔡瑶铣曾经改编演出过《浣纱记·合纱、泛舟》,另外2001年2月上海电视台顾铁华、华文漪拍摄了由锦凤凰音像公司录制的昆剧电视艺术片《范备与西施》,尚可管中窥豹。2009年2月1日下午,上海昆曲研习社成立50周年社庆系列活动中,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两岸曲家迎春昆曲演唱专场,由甘纹轩(时年84岁)、李阎东(台湾曲家,时年95岁)联袂彩赞《浣纱记·采莲》,为专业剧院团所不见,非常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