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道理,只有痛過的人能懂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珍惜。

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有哪些話,初聽不覺得怎麼樣,歷經世事後才深刻體會到的確如此?

其中,得到最高讚的回答是:在生病時,最明白平淡是真;在落魄時,最明白人心真假;在離別時,最明白時光可貴。

當一個人熬過了所有的苦,也就懂得一些至簡的人情事理。

在生病時,最明白平淡是真。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渴望過繁花似錦的生活,甚至因此忽略了很多平常的情味。直到生病時,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人間有味是清歡”,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古時候,有位才子準備上門拜訪當地一位赫赫有名的智者,那位智者居住在深山裡面。才子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到達山頂,卻發現屋子裡並沒有人,於是悻悻而歸。

在歸途上,才子遇見了一個揹著藥草的老人,衣著樸素,一步一步地爬著坡,卻還有心情哼著小曲兒。

“請問您是遇到了什麼開心事嗎?”

“我眼清目明,腿腳輕便,難道這還不值得我高興嗎?”老人說完便笑著繼續前行了。才子心裡暗想,這樣的生活可真沒意思。

下山後,聽到別人談起,才發現原來那個老人就是他要找的智者,但仔細一想,又覺得那個老人實在不值得自己討教。

過了幾天,才子受了風寒,大病了一場。病中的他,頭暈目眩,全身無力,甚至連呼吸都不順暢,只能躺在床上,窗外再美的景色也無心欣賞。

一生病,心情也跟著變差了,再好吃的食物也食之無味,才子這時才懂得了老人那句話的深意。

擁有健康不代表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便意味著失去一切。平淡如水的日子,興許會讓人覺得乏味,而一場病的到來,就又讓人懷念起往日平淡中的煙火氣,連那些不起眼的小事,都讓人心生嚮往。

在落魄時,最明白人心真假。

在太平無事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更融洽。而到了落魄潦倒之時,能伸出援手的人則寥寥無幾。

患難見真情,是在落魄中明白真情難得,是明白原來在窘境中肯拉你一把的人,視你如珍寶,捧出一顆熾熱的心待你;是明白原來在這偌大的塵世中,還有人與你攜手共經風雨;是明白了對方的可貴,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珍貴。

元豐二年,蘇軾被捕入獄,平日裡的好友們擔心惹火上身,不敢輕易出頭為他求情。弟弟蘇轍不僅不避諱,還在這關頭上向皇帝奏請,表示願意免去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

結果可想而知,皇帝並未批准,還貶了蘇轍的官。蘇軾在牢獄中苦不堪言,覺得前途一片黑暗,甚至不止一次地想要自殺。但一想到弟弟必定也不肯獨活,就只能斷了這念頭。

正是弟弟的支持,支撐著蘇軾挺過那段無比難熬的時光,走出了人生的最低谷。蘇軾深受感動,吟歎道:“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在落魄中,明白了人心真假,不是為了記恨誰,而是為了感激雪中送炭的人。

在離別時,最明白時光可貴。

祝福語裡總說,祝願你們分別只是短暫的,相聚是長久的。然而現實往往是,相聚短暫,分別長久。

春光明媚的早上,郊外一片片花紅柳綠,暖風陣陣,詩人歐陽修見此美景,端起酒杯,迎著東風,心中感慨萬分。原來,是回憶起了去年與好友同遊此地、飲酒觀花的場景,他們相聚在一起吟詩作樂,心情自由自在,很是快活。

去年的相聚彷彿就在昨天,一切都歷歷在目,歐陽修的臉上不禁泛起微笑。可一回過神來,發現眼前已物是人非,便不禁埋怨起相聚的時間過於匆匆,轉眼就各奔東西,讓人惆悵至極。

一句詞將歐陽修的心情表露得淋漓盡致:“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今年的花看起來比去年的更鮮豔動人,卻無人共賞,明年的花開得更好,那時又會與誰同遊呢?

歐陽修的內心歷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在一起的時候,日子一天一天地過,並未發覺時間過得有多快,直到離別的時候,才深深地感受到似箭的歲月,如梭的光陰。

時光匆匆,又匆匆,還來不及細看奼紫嫣紅的初春,就已錯過了銀裝素裹的冬日。曾經以為,就算以後離別了,想見一面也很簡單。直到分別真正來臨的時候,才知道有些道別,一別,就是往後餘生再也見不到了。

那段時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重聚,即使物是人是,心境也已大不相同。

在生病時,最明白平淡是真,於是更加註意身體健康,細品平淡中的人生質地;在落魄時,最明白人心真假,於是加倍對真心之人好,體味人情的溫暖 ;在離別時,最明白時光可貴,於是越發珍惜崢嶸歲月,領略萍水相逢之樂。

唯有經歷過人生的苦痛與波瀾,才能更真切地體會到這些道理。而正是這些道理,讓我們更加珍惜自己所有,也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盈、充實、沉靜。

因為懂得,所以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