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土豆,為什麼出苗晚、出苗不齊,還容易的病?

眾所周知,一作區土豆從播種到出苗需要大概30-40天時間,正常來講出苗快慢主要取決於播前、播後的溫度,而往往北方地區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倒春寒,這場大降溫對於一作區的土豆來講極具考驗。所以在原本應該出苗的時候很多種植朋友都反映不出苗或者出苗晚,抑或出苗後長勢差,這會嚴重影響土豆後期的產量和品質。

種土豆,為什麼出苗晚、出苗不齊,還容易的病?

土豆出苗後長勢參差不齊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個問題呢?知曉原因,才知道如何避免入坑~

  • 一、土壤原因

1、土壤按質地可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①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極易發生乾旱。

②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③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不同土壤由於其通透性、黏重不同,因此出苗上存在時間上的差別,一般而言出苗快慢依次為: 砂質土>壤土>黏質土。

個別地區還需要考慮鹽地和鹼地的影響因素,此類因素將會影響土豆全生育期,不僅出苗受影 響,而且長勢差,嚴重影響土豆產量和品質,建議大家種土豆一定不能選在此類地塊。

2、土傳病害。由於土地連年種植,導致土壤中有害生物菌群數量激增,導致種薯播后土壤中病原菌 通過母薯傷口、幼嫩的芽條進行侵染感病,如:馬鈴薯黑脛病、馬鈴薯黑痣病、馬鈴薯軟腐病等。

3、土壤墒情。既不能太乾燥,也不能溼度太大。要合理根據土壤墒情來決定播種深度,墒好淺一 點,墒差深一點。

  • 二、種薯問題

1、種薯質量問題。 目前種薯市場混亂,難免會遇到有病、級別不夠或者以次充好的種薯,而全國 大範圍調運種薯又有可能導致病害交叉感染。

2、種薯處理不當。①在進行切種時,切刀未消毒或者消毒不到位;②未進行種薯包衣處理,導致土 壤中病原菌侵染髮生病害;③種薯儲藏不當,如:庫溫偏高或偏低,種薯處理後未充分晾乾,碼垛高 度不合理等因素。

3、種薯大小問題。土豆發芽生根的營養和水分幾乎全部由母薯供應,因此切種時應儘量保證每一塊 種薯大小不低於30g,從成本控制層面來看不建議超過50g。

4、頂芽尾芽區別。土豆頂芽活性高,相比尾芽出苗快且苗勢更健壯。

5、母薯方向因素。土豆母薯如芽眼朝下,那麼出苗要稍稍慢一些,但此類芽條比較粗壯;母薯芽眼 朝上相對來講出苗會早一些,相較之下芽條較為細弱。

  • 三、溫度影響

眾所周知,馬鈴薯各生育期有相對應適合的溫度區間,土壤10cm深度穩定在5~8℃左右的時候是 播種最適宜的時期。反之如果低於5℃或者播後大幅度降溫則會嚴重影響馬鈴薯芽條生長,導致長時 間悶在土中,極大增加了感染馬鈴薯黑痣病的風險,且土壤通透性不佳或被黑脛病侵染還容易導致爛 薯、甚至傳播給健康的植株引發全田大面積發生黑脛病,嚴重影響土豆產量和品質。

  • 四、播種深度

土豆播種的深度是非常講究的,播種太淺雖有利於出苗但會對產量、品質產生致命的影響,而播 種太深則會導致溫度長時間過低出芽受抑制、母薯爛薯以及普遍爆發苗期病害。一般情況下,栽種的 深度在10cm左右,具體播種深淺應因地制宜、因時而定,如土表溫度低且溼度較大到時候建議8cm 左右,土表溫度較高且乾燥的情況建議12cm左右。(這裡僅是指播種深度,還需要後期的覆土培土 等農事操作)

  • 五、其他因素

1.除草劑藥害;2.矮壯素殘留抑制作用;3.土壤板結嚴重,或者PH較大的鹽鹼地、河灘地。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看法和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如有不足請留言指教,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土豆溝施技術你瞭解嗎? (單選)
0人
0%
瞭解,且應用過
0人
0%
不瞭解,但聽過
0人
0%
完全不瞭解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