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獨處是因為喜歡,而不是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獨處是我的氧氣,沒有獨處,我就迷失在這生活的菜市場中。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真的很喜歡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戴著耳機去大街小巷逛來逛去。街上和陌生人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
那時候真的覺得非常享受,覺得靈魂都是自由的,行動也是自由的,很幸福,不用去擔心咱們去吃什麼的爭執,還有走哪條路的分歧。
當然,無聊的時候也試圖和一群朋友去KTV,去酒吧。真的很嗨,很熱鬧,玩瘋了似的,但是隻有我知道,那種熱鬧在人散了之後,有多麼的冷清。

我希望你獨處是因為喜歡,而不是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回憶起中學時期,真的非常害怕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連別人看自己一眼都覺得尷尬,眼神更是無處投放,總怕別人覺得我一個人走路是因為沒有朋友,性格孤僻。我寧願待在不合適的人群中,也不願意一個人。甚至上廁所都必須拉上小夥伴一起,總覺得一個人很奇怪,路上那麼多陌生的面孔我該怎麼面對啊。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我誤解了獨處。

我希望你獨處是因為喜歡,而不是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獨處≠孤獨
很多研究都證實缺乏社交會帶來一些危害,比如影響人們的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和免疫系統健康。不過,也有研究顯示,獨處對工作、生活和精神健康都有益處。
我相信有些人的獨處是真的喜歡一種高效的生活方式,但有些人的獨處可能是在逃避現實吧。

我希望你獨處是因為喜歡,而不是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家長總是勸小孩子外向點,活潑開朗點。

內向的性格,社交恐懼真的有那麼不堪嗎?不是,社交恐懼也有著不能忽略的積極影響。
比如說:內向的人往往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更能理解他人,能更好的維護人際關係。
其實與人交往是無法迴避的事,包括個人的感情,每個人都需要愛,需要歸屬感,需要別人認可,需要通過付出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割捨掉社交,我們失去的是彼此的需要和信賴。
如果只因害怕和焦慮,就不去社交,是不明智的。
一個人學會獨處的能力,是看清世界,看清自己。
而社交,是讓你去認識有意義的人和事。

社交和獨處並不矛盾,這兩者可以並存。

我希望你獨處是因為喜歡,而不是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其實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有時候恰恰就是獨處的時光。在這些時光裡,願你終將與孤獨握手言和,重新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從懼怕孤獨到享受孤獨的過程就是一種成長。

我希望你獨處是因為喜歡,而不是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討好式合群,不如舒服的獨處。

你可以有獨處的能力,並且是真真正正的喜歡,而不是因為你討厭所有的人,討厭這個世界,才和自己相處。
因為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也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