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是一步步被“哭窮”的父母毀了自己的消費觀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話題,被父母影響是子女的宿命。

父母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子女,都說長大後我們就成為了我們的父母。

如果他們摳門、自私、冷漠、斤斤計較、口不擇言,我們就很難成為一個慷慨、熱情、大度汪洋、謹言慎行的人。

你如何是一步步被“哭窮”的父母毀了自己的消費觀

01

“爸媽讓我覺得金錢太寶貴了”

“我小時候把金錢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因為我經歷過沒有錢的尷尬與痛苦。”我小時候沒有零花錢,沒有玩具,沒有零食。我們那個年代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擁有這些的孩子也存在。有零花錢的孩子可以在放學後瀟灑的購買幾分幾角錢的零食,真的很瀟灑,看著他們就好像國王一樣尊貴。

我仍然清楚的記得我小學一年級,為了5角錢,在家哀求了我爸一個小時,最後我還是沒能拿到那5角錢。那種無力、委屈到現在我都想起還是覺得心頭髮酸。是家庭真的太貧困麼?負擔不起那一點點的零花錢麼 ?不,他們給得起,就是不想給,覺得沒有必要,在家吃飽了飯,根本不需要零花錢。

所以小時候的我,無法融入群體,像個卑微的乞丐,跟著有零花錢的孩子團團轉。


02

生活的苦與無力是可以傳遞的

哎,最近的菜怎麼這麼貴啊!

又要交學費?什麼書本費啊,課外書就不要買了吧,字典家裡不是有一本你大姐留下的麼,版本不對嘛,將就看看嘛,不影響的。

乖乖啊,今年家裡收成不好,水果也沒賺到錢,把你存的過年錢借我買點肉,過年我們肉都吃不起了

還錢?我養你這麼大,我還沒叫你還錢呢,你還得起麼。

買什麼衣服,你一年到頭要買多少衣服才夠,你大姐二姐那麼多舊衣服,你去選幾件,你都穿不完,聽話,咱不浪費錢哈。

家庭生活的困苦,我從小就知曉,從不敢亂花一分錢。就算看著不對版的學習資料,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卻不敢抱怨半句。父母把生活的困苦隨意誇大的傾訴給子女,改變不了當時的生活,卻改變了子女的後半生。

03

崩塌的消費觀

潛移默化是件很恐怖的的事,不知不覺中,你的精神世界就已經悄然鑄成。成年的我,踏入社會,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有屬於自己支配的金錢,不再僅僅從父母的口中感知生活的困苦。我能買新衣服,吃自己喜歡的零食,買任何自己能負擔的物品。

可是,我發現自己的消費觀念出了問題。

不敢進奢侈品店,誇張點說,是害怕進任何裝修高檔的店鋪,進去了也是侷促不安。

喜歡買便宜的東西,即使知道便宜無好貨,還是會買一大堆便宜又不好用的東西回家。

壓制自己的購買慾望,壓制不住了就爆發,幾個月不網購,實在忍不住了就買一大堆。

看不得自己的存款變少,少於一定的數值,就會心慌不止,覺得天塌了。

04

我想我貧瘠的不是生活而是精神

我無法去批判我的父母錯與對,在那個環境下,我不敢保證我能做的比他們更好。

但是用結果論來說,我確實因此受到了壞的影響,我很自卑,金錢導致的自卑。

金錢就像黑暗中歹徒勒住脖子的繩索,時常讓我喘不過氣。

05

走出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我現在還在努力的蹦躂著,重新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漸樹立良好的消費觀。所以我暫時無法給出良好的建議,但我相信我的未來是光明的。

至少我發現了痛苦的根源,瞭解了錯誤背後的原因。也許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父母和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哪怕是一點點的嘗試。

試著去敞開心扉,接納不完美的曾經,試著直面問題,重建自我,學會愛與被愛。終有一天,你會與生活和解,遇見更美好的那個自己。

你如何是一步步被“哭窮”的父母毀了自己的消費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