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未來就業壓力不容小視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電 (王慶凱)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尤其是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及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均比2月發生積極變化。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在諸多下滑的經濟指標中,就業數據尤其是3月份的就業數據為這份“成績單”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專家也表示,未來就業壓力不容小視,政府應該千方百計採取多重措施穩住就業。

“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但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7日表示,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總體看,這種“平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城鎮調查失業率方面,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在工作時間方面,3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4.8小時,比上月增加4.6小時。

“民間”統計數據也顯示出這種向好態勢。BOSS直聘研究院《2020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數報告》(下稱報告)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人才需求同比下降24.4%,但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2月底開始出現轉折點,截至3月底,新增人才需求同比降幅收窄至17.1%。

報告認為,一季度,醫藥健康、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交通物流和在線教育等行業發揮了巨大的公共價值,在穩就業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才需求恢復快且已經出現了同比增長態勢。

疫情當前,從政府到企業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穩住和擴大就業崗位。

山東省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通過穩增長穩定擴大就業。謀劃確定的274個省級重點項目,今年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為擴大就業提供支撐。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發起了“春暖花開,國聘行動”大型線上招聘活動。4月15日“國聘行動”中國平安專場,中國平安一家企業面向全社會求職者開放約2萬個崗位需求。

“但是就業壓力仍然比較大,特別是下一階段”,毛盛勇坦言,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企業訂單有所減少,需求還不是太強勁,在這種情況下,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經濟社會活動造成嚴重衝擊,消費、投資、進出口均出現明顯停頓。

在需求端,無論是內需還是外需,一度形成“塌方式衝擊”,尤其是對酒店、旅遊等服務業產生嚴重影響,而這些領域吸納了大量就業崗位;在供給端,全球正常貿易受到嚴重衝擊,物流、商流、人流中斷,進而導致產業鏈中斷。

張燕生特別強調,這其中民營中小微企業是受傷害最大的主體之一。中小微企業吸納了超過一半的就業崗位,穩住他們很大程度上穩住了就業。

當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中小微企業正在逐步復甦。報告顯示,100人以下規模的小微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穩定提供著超過50%的就業崗位。3月,小微企業新增人才需求佔比回升至51.5%,同比降幅收窄至2個百分點以內。

“現在應該向前看。”張燕生表示,解決好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以及生活困難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要遵循疫情發生發展規律,儘快加快全面復工復產的步伐。

“如果這一步伐加快,從二季度開始,中國的就業數據應該會變得更加積極。”張燕生認為,下一步相關部門應該著力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這是創造、增加就業崗位的重要一步。

毛盛勇表示,針對這種情況,今年國家一直在推出就業優先的政策。一方面,千方百計幫扶企業渡過難關,通過穩企業、穩經濟,穩住就業的基本盤;另一方面,加大對重點群體的幫扶,比如增加對農民工的就業培訓。下一步,還要繼續靈活推動就業和創業創新。“3月份就業形勢是在明顯回升、改善,4月份應該會延續這種走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