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吊炸天思維方式,你早該知道的!

“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他的角度這麼獨特,而我就想不到?”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差別。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想法都可以化作文字,公示於屏幕前,供人瞻仰或質疑。

但總有一些人的觀點,會讓你眼前一亮,隨後在心裡數落自己:

“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他的角度這麼獨特,而我就想不到?”

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差別。

思維方式,決定看問題的角度;看問題的角度,決定接下來的行動;行動,足夠影響人的一生。

就像電影《1942》裡,張國立破產後,不經意的一句話:

“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你等著,不出十年,我還是東家!”如此迷之自信,靠的就是一個聰明的頭腦,和頭腦中強悍的思維。這是真正的財富。

所以今天,我也要來介紹一種十分容易上手的思維方式。

熟練掌握後,你會比未經訓練的同齡人,看待問題更深刻,更全面,更易觸及本質。

準備好了麼?

先來看一個例子。

前段時間,楊永信的“戒網中心”引爆了社交網絡,與此相關的討論接踵而至。其中有一個被人們反覆提及的問題:

為什麼家長害怕孩子有網癮?

下面請仔細思索這個問題5秒鐘。思考完畢後,再繼續看接下來的文章。

5

4

3

2

1

有答案了麼?

“因為網癮會影響正常學習”、“因為家長管不住有網癮的孩子”,這是比較容易得出的結論。

正確嗎?

正確。但不夠深入,也不夠全面。如果我問你,你的思考過程是什麼,你通常很難回答出來,感覺這些答案更像是“突然一下憑空出現在腦海裡的”。

事情壞就壞在“憑空”二字。它更像是“抓瞎”,逮到什麼就用什麼,沒有套路可循。

所以要利用思維框架,把問題逐步拆解。下面,我來介紹一種比較深入的思考過程:

第一步,拆拆拆!

仍拿網癮舉例。我們先來看問題:“為什麼家長害怕孩子有網癮?”,面對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解答,而是拆卸。

怎麼拆卸?

把大問題拆卸成小問題,並逐一回答。對於本例來說,“害怕”、“網癮”、“家長”、“孩子”是提取出的關鍵詞。大問題,就可以拆解成下面三個小問題:

1.害怕是什麼?

2.網癮是什麼?

3.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接下來,我們逐個擊破。

第二步,啪啪啪!

這是一個不斷打自己臉的過程,也是此種思維方式的精華所在:

以原始問題為基礎,不斷衍生出新的分支問題,並自我解答。直到自己啞口無言為止。

有些拗口,還是舉例子:

上一步中,我們已經拆解出了三個問題:害怕是什麼?網癮是什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先來解答關於“害怕”的問題。人為什麼會害怕?

這種吊炸天思維方式,你早該知道的!

這是我想到的3個答案,你當然可以有不同的回答,遵循自己的想法即可。這3個答案,就同原始問題一起,形成了樹幹-樹枝結構。

接下來,再分別針對每一個樹枝,提出新問題,並解答到啞口無言為止。

例如第一棵樹枝,“人通常會害怕未知的東西”,你可以結合網癮,繼續問下去:

既然人會害怕未知的東西,那對於家長來說,網絡遊戲是未知的嗎?是他們不瞭解的嗎?►是的。

為什麼未知?►因為家長很少玩網絡遊戲。

為什麼很少玩?►因為遊戲是年輕人玩的,他們不喜歡

為什麼不喜歡?► 因為自己固守陳舊,與時代脫節。

*得出結論:家長固守的傳統觀念,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他們可以接受廣場舞、打麻將,但無法接受更加新潮的事物。網絡遊戲,便是其中之一。

以此類推,下圖是樹狀結構的完整版:

這種吊炸天思維方式,你早該知道的!

至此,關於“人為什麼害怕”的問題,已經解答完畢。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以此類推:

網癮是什麼?

以下為樹狀結構完整版:

這種吊炸天思維方式,你早該知道的!

最後一個問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不再展開,留給各位思考。但不難看出,思考的方向大致會是“家庭引導不足,導致孩子缺乏自制力”、“亞洲文化傾向於內斂性格,父母與子女溝通很少”等因素。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用這種思維方式得到的關於家長懼怕網癮的答案:

1.家長固守的傳統觀念,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他們可以接受廣場舞、打麻將,但無法接受更加新潮的事物。網絡遊戲,便是其中之一。

2.媒體對於網癮的負面報道,使許多家長堅信玩遊戲是有害的。很少見到關於遊戲的正面報道。

3.網絡遊戲十分便捷,獲取成本低。此外,除去網絡遊戲,孩子能接觸到的其它娛樂項目很少。這加劇了孩子對網絡遊戲的依賴。

4.教育的功利化,使家長將金錢與學習成績聯繫起來。一切阻礙學習的因素,都是敵人,網癮首當其衝。

5.父母缺乏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自制力差;亞洲文化傾向於內斂性格,不善表達,父母與子女溝通很少,造成隔閡。

至此,我們已經分析出了家長害怕網癮的至少5個原因,而每一個原因,都沒有停留於表面,都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究。

如果沒有思維框架作為基礎,單單讓你“憑空想象”,你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問題理解到這種程度的。

用這樣的方式分析問題,兼顧深刻與全面。更重要的是,它只需兩步:

1.將原始問題拆解成小問題;

2.針對每個小問題,自問自答,發散下去。

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身邊的生活,這種思維框架都有其強大的優越性。請記得不斷訓練,並嘗試應用到各個方面,成為下意識的本能。

我還記得幾年前,自己剛入職的那天,我略微發福的主管領導說的那句話:

永遠要比別人多思考一步。比如有人想吃西瓜,你是給他一個西瓜,還是給他一杯水,永遠都要取決於他是饞了,還是渴了。

這種吊炸天思維方式,你早該知道的!

話糙理不糙,探尋問題本質的思路,多動腦筋,大抵如此。

最後給各位出一道課後思考題:

本寶寶已經熟練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

可為啥我特麼到現在,還只是個窮屌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