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嚇唬你的孩子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我家孩子總是喜歡哭鬧,蠻不講理?

一到陌生場合就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說話?

上幼兒園很久了,每天出門還哭的撕心裂肺?

孩子總是性格孤僻,就是不願意和別人交往...


請不要嚇唬你的孩子

這些現象背後隱藏著,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很多的家長,當孩子的哭鬧不停的時候,總會說出類似“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這樣,我就要打你了;你再這樣就帶你去醫院打針;再哭讓警察把你抓走。”之類的話恐嚇孩子。周邊大人無聊逗樂常用的“你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有了妹妹不愛你了”等等。嚇唬行為往往是衝口而出,常使用這招的成人根本意識不到這對於孩子成長的危害性。


請不要嚇唬你的孩子

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感到不安,孩子回暫時收斂自己的行為,卻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戰勝“恐懼”、獲得安全感是他們成長的必然命題。各種心理學說都連篇累牘地強調安全感對於人的重要意義,沒有安全感的人將終日處於惶恐之中,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安全感部分缺失也會導致個人自信的缺乏,最終導致的都將是難以獲得幸福感,也難以實現人生的價值。

請不要嚇唬你的孩子

只有一個深信自己全然被父母接受、絕對不會被父母拋棄的孩子才能獲得安全感,這是他或者她一生幸福的基礎。

請不要嚇唬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