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想要寶寶學會分享,可是他卻很自私,特別摳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鬧時,自己的東西啥都不讓別人碰。有時候爸爸媽媽給別的孩子零食,他都不讓。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孩子不分享真的是他的自私嗎

孩子不懂得分享,往往會被我們冠以自私之名,其實對於三歲左右的幼兒來說,他們根本無法體會分享帶給別人的情緒反應。尤其是處於物權敏感期的他們,不分享是天性,並非是孩子的自私。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有朋友可能說了,有的小孩都知道分享,而且樂於分享。

確實存在這樣的孩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重點,那些懂得分享的小孩就是大方,就是品德高尚嗎?並非如此,那些樂於分享的孩子,往往是基於分享之後可以得到媽媽的誇獎,所以他們願意分享。他們知道我把東西分給別人,媽媽會開心,會擁抱我,會給我豎大拇指,會說我真棒,所以他們去分享。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幼兒的這種分享是基於自己的情感滿足,為了獲得媽媽的讚揚。等孩子大一些之後,他們才能理解分享所帶給別人的感受。

大一點的孩子跟成人或者是同伴在分享的時候,他考慮的是這種行為帶給他人的感受,他們認為給別人分一點或留一點東西,讓對方感到高興,或是接納自己,如果是什麼都不給對方可能會心生不悅,因為能理解和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大孩子選擇了分享。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有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特別的、特別喜歡的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孩子還不知道分享是什麼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

家長可能會將兒童自我意識敏感期出現的行為,認為是孩子自私,於是強迫他分享,這樣的判斷和做法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人們在兒童時期受到的心靈創傷所造成的影響長久且隱秘,少有人能意識到這些創傷是導致兒童未來人格缺失及心理疾病的潛在原因。

而且,這樣並不能讓孩子學會分享的真正含義。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應該這樣做:

1、 安慰孩子

家長們不要把不願意分享和自私自利劃上等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告訴孩子,不願意分享並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因為東西的所有權在孩子的手中,家長不能替孩子做決定,不要用批評的口吻,讓孩子對處理自己的事情產生恐懼感。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2、 慢慢引導

家長們要認真地告訴孩子分享的重要性,不是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必須去分享。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分享可以收穫更多的快樂,還有朋友,這樣孩子的接受度也會高很多。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3、 讓孩子學會思考他人情緒

孩子小時候,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等他們慢慢長大,會意識到自己周圍有許多人,他們 也有想法。引導孩子思考別人的想法,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然後他們才能慢慢變得"慷慨"起來。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4、 表揚孩子的分享行為

誇讚好的行為和糾正不良行為同樣重要,但很多家長忽略了前者。要讓孩子愉快地分享,並且讓她知道,她這樣做你感到很自豪。比如,"你和朋友一起玩積木,你真棒!"這是一種強化,會幫她記住分享的行為,在以後和其他小孩玩耍時,才更有可能重複類似行為。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不要“斷章取義”,家長快來看看吧

孩子不懂得分享不要與自私自利掛鉤。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鄰里互助。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好處,比如:你看,分享後你也得到了他的玩具,你們雙方都開心。

另外,可以創造一些社交機會和分享機會。比如給家人擺餐具,分食物。把小朋友請到家裡,烤蛋糕給大家吃,由孩子負責分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