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也比喻不要聽,不要在乎,那些背後詆譭你、議論你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因為路滑,人仰馬翻,同行的人都狼狽不堪,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你開車堵車,我騎車健身,你說我的壞話,我唱我的詩句。你吃香的喝辣的“三高",我小蔥蘸大醬也吃得香,吃出健康的身體。比起你的酒肉大肚子,我輕裝上陣,逍遙自在。誰難受誰鬱悶,不用抱怨。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你開車,我騎車,你說你的,我唱我的。你吃香的喝辣的,我小蔥蘸大醬也吃得香,吃出健康的身體。比起你的酒肉大肚子,我輕裝上陣,逍遙自在。誰難受誰鬱悶,不用抱怨。

昨天下雨,行人打不到車,出租車司機抬高價格。農民在家看著窗外下了一天的及時雨,潤物細無聲。一場雨,有人高興,有人抱怨,有人喜悅。

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為名為財忙碌半輩子,回想那些艱苦的日子,一直追求的生活,難只是為了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活在別人眼裡一生,累了。一場雨淋透全身,如夢初醒,圖什麼?

“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最終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

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態,當然是騎馬勝過竹杖芒鞋,但是蘇軾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這裡當然不是寫實,而是繼續寫自己當時的心態。當自己擁有平靜悠閒的心態時,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濘之中,也勝過騎馬揚鞭疾馳而去。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裡還隱含了兩種生活的對比,一種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種是肥馬輕裘的貴族生活。在歷經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後,蘇軾越來越認同這種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蘇軾用來表達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

”儘管蘇軾是一位士人和官員,但卻是一個平民藝術家,常常深入民間,並過著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蘇東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實寫照。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竹杖芒鞋行走在風雨中,本是一種艱辛的生活,而蘇軾卻走得那麼瀟灑、悠閒。對於這種生活,他進一步激勵自己:“誰怕?”意思是說,我不怕這種艱辛和磨難。這是反問句,意在強調這種生活態度。為什麼要強調這種生活態度呢?

因為對於蘇軾,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態度,所以他說:“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蓑煙雨”,是說整個蓑衣都在煙雨中,實際上是說他的全身都在風吹雨打之中。這“一蓑煙雨”也象徵人生的風雨、政治的風雨。而“任平生”,是說一生任憑風吹雨打,而始終那樣的從容、鎮定、達觀。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一句簡直就是蘇軾一生生活的寫照。他在政治上不斷地受到打擊,一次次被貶,晚年最後流放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島。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終沒有被打敗,始終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當他被貶到海南島,仍能夠寫出“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心靈純淨的句子。

再看詞的下闋,轉到寫雨後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裡描繪了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一邊是料峭春風,作者感到絲絲的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作者感到一絲的暖意。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既是寫景,也是表達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這樣充滿辯證法嗎?在寒冷中有溫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憂患中有喜悅。當你對人生的這種辯證法有了了悟之後,就不會永遠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會在微冷的醒覺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線希望。

“山頭斜照卻相迎”,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態度,是一種通觀,是蘇軾經歷磨難和打擊之後,在靈魂上的昇華。 這是一種入世的人生態度。在此基礎上,蘇軾進一步徹悟人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歸去之後,看剛才颳風下雨的地方,哪裡有什麼雨,哪裡有什麼晴。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所謂風雨,所謂晴,不過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這裡蘇軾進入到了 “無差別境界”。在他看來,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靜,世界自然清靜。其實世界萬物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我們有了分別心才有了世界萬象。如果我們內心進入到了無差別的境界,世界萬物哪有什麼分別呢?

因此勸大家”,一切都不要執著,不要被外物所繫縛。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謂“寵辱不驚”。蘇軾在這裡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哲理,歸去之後,心靈進入了寧靜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風雨或陽光,哪有什麼區別呢?都微不足道。

昨天一場雨,有人歡喜有人憂

他在此勸人既不要因風雨而擔驚受怕,也不要因陽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處之。這看來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實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種了悟宇宙、人生之後的大超越。這也反映出了蘇軾的人格境界,應該說蘇軾的一生基本上達到了這一境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以此來磨礪自己的人格境界,並貫穿在一生的生命歷程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