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獨家觀察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迎來了三次週期性“機遇”波動:

第一個機遇是在1995年至1997年,

第二個機遇是在2003年至2005年,

第三個機遇是在2009年至2011年。

2019年開始第四個大機遇!

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Q&A

第四次機遇何時到來?

那麼,新的機遇什麼時候開始呢?

根據國內外經驗,古玩藝術品市場一般也有周期性,

大約一個週期為5-10年。

據此分析,2009-2011年為中國藝術市場的第三個機遇期,

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到今天經歷了6年的低迷期,

所以,2019年藝術品市場有機會迎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第四個機遇。

文博界解讀如下:

第一、國家政策持續利好。

2016年初,文化部發布了新修訂《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

於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並將“美術品”改為“藝術品”;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其中提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2017年2月,國家文物局正式發佈實施《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

2017年中央級媒體報道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Q&A

古玩藝術品發展前景如何?

第二、古玩藝術行業發展前景好。

據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發佈的《TEFAF2017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

儘管全球經濟具有不確定性,但2016年的藝術品市場仍穩健復甦,日漸繁榮。

2016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450億美元。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多中產階層的出現,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將成為推動其藝術品銷售額增長的主要發動機。

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國內某藝術品拍賣會現場

Q&A

藝術品投資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

第三、社會發經濟展的必然。

據瞭解,歐美髮達國家投資客在自身的財產投資組合中,

對文化藝術品投資佔整個投資20%,

而中國的國內一線城市目前不到5%。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是6萬多億元,

而目前的規模只有幾千億元。

隨著我國中產階層的壯大,對精神的需求更加迫切,

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從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化,藝術品消費將繼續增長。


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Q&A

古玩藝術品投資回報?

第四、古玩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

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

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

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

意大利收藏家貝利尼曾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增值率是95%。

就像在二戰期間,德國人利用戰爭,拿走了大部分的藝術品,

因為他們懂得,藝術品是無價之寶。”

如此驚人的高回報率也是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

隨著中國負利率時代的到來,

尋找對抗貨幣貶值的投資品種,正成為公眾熱心的話題,

古玩藝術品正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後人們傾心的投資避險工具,

有觀點甚至認為,古玩藝術品投資是當今投資領域的最後一座金山。

Q&A

古玩藝術品市場走向?

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未來,收藏市場將如何走向?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每個時代,都會有那個時代獨屬的烙印。

作為歷史洪流中的投資者而言,以史觀的視角審視一切,

讀懂時代,讀懂當下,找尋規律,抓住機會,才能穩站時代的潮頭。

收藏文物藝術品成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

原因在於:

第一,文化藝術品收藏是傳承家庭文脈的上佳選擇。

文物藝術品不僅可以賞心悅目,與心靈對話,

而且其具有歷史、文化和學術的傳世價值,同時凝聚著父輩文化理念的價值取向。

第二,古玩藝術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

收藏藝術品象徵著一個人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地位,是進入高層次文化圈的通行證。

第三,古玩藝術品具有較為安全的投資性質。

古玩藝術品的唯一性和壟斷性增加了藝術品的價值,

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藝術品精品,伴隨著收入的增加和通貨膨脹,需求會越來越大,其價格也會越來越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由於藝術品資產與其他資產的收益率關聯不大,

所以古玩藝術品特別適合做企業或家庭資產組合配置的選項。

第四,古玩藝術品資產適合慈善和遺產傳承安排。

富人具有鉅額的財富,其社會責任和未來家族的遺產安排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古玩藝術品資產由於其隱蔽性和價格的難以確定性,

成為富人在資產配置中稅收籌劃和代際傳承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就是錢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

收藏圈也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為自己收藏了,而是為社會、為國家收藏。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於藏品的數量多少和價值高低,還在於藏家的精神和品格。

藏家以個人之資金,盡畢生之精力,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給自己、給後輩、給國家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物質財富。

既彌補了國家文博部門的不足,保護了歷史,又為館藏文物增加了來源。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等均辦起了私人博物館,將本屬於自己個人的藏品讓社會共享。

Q&A

展望藝術品市場下一個10年......

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2019年起,文企對接:擁有精品文物藝術品已成為少數人身份與品位的象徵。頂級企業與收藏機構合作,紛紛建立博物館,博物館成為新企業標配。

博物館管理師成為職場稀缺人才,專業博物館管理機構連鎖式發展。

2019年起,資產增值:文物藝術品資產化起航,收藏機構以文物藝術品資產入股企業,文物衍生品市場繁榮,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文物國際交流成為常態。文物藝術品將成為稀缺品種,文物藝術品價格高企。

2019年起,資產流通:文物藝術品作為金融擔保物地位確立,文物藝術品抵押貸款成為融資重要手段。

2019年起,財富聚集:文物藝術品投資成為銀行業為富人理財的最大賣點,國內信託業開始對社會公眾發售文物藝術品投資信託計劃,

文物藝術品共同投資基金也應運而生。

2020年,新富豪群:擁有古玩是品位與財富的象徵,文物藝術品成為上流社會的標籤,文物藝術品成為中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

收藏家成為新富豪群體。

文物藝術品資產化是國家戰略,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撐。

博物館將成為文物藝術品資產化的重要載體。

2019年藝術品市場大機遇:政策利好、財團關注、財富聚集

閱讀是種品味 分享是種美德 更多資訊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