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縣區領導紛紛上陣示範“直播賣貨”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福利套餐,原價58元的東川掛麵現在只要39元,土雞掛麵、蔬菜掛麵、鮮花掛麵包郵到家。”背靠色彩絢麗的紅土地,支起攤位、架起喇叭,東川區副區長季贇變主播,為本地土特產吆喝賣貨。

“大山深處綠蔭環抱,龍潭水的滋養,孕育出綠色健康的高原食用玫瑰,從田間地頭到產品加工,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歡迎大家線上選購。”支起話筒、打上聚光燈,鏡頭前面一坐,華東理工大學定點扶貧尋甸縣的掛職副縣長董玉國當起了“賣貨主播”,為尋甸土特產墨紅玫瑰硬核代言。

近一段時間,一些縣區領導紛紛上陣示範“直播賣貨”。他們上線吆喝“買它”的背後,是對疫情影響下農產品銷路的新探索,是消費扶貧的又一新思路。

今年年初制定的《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方案》明確,深入實施消費扶貧行動,全面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大力實施消費扶貧,動員社會各界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調動貧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讓貧困地區產業持續發展。

“保證銷量農戶才能賺更多的錢,此次製作掛麵的雞蛋是東川力志專業養殖合作社提供的扶貧農產品,合作社利益鏈接建檔立卡戶2060戶6180人,銷售收入將直接用於農戶產業發展。”季贇一邊直播介紹,一邊拿起煮好的掛麵吃了起來。

縣區領導上陣直播賣貨,各電商公司也紛紛效仿。

本月初,尋甸盛元電商攜手雲南農業大學學子,通過拼多多、抖音、淘寶等平臺開展“電商扶貧節”直播活動。直播中,觀看人數最多時達到近2萬,粉絲積極提問、互動頻繁,主播積極回答觀眾問題,講解細心貼心,收到各種好評。

“傳統的農村交易主要採用面對面方式,多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貨交易,市場形態級別低,市場交易分散,規模小且受時間、地域的限制,不能有效對接市場,導致交易的效率偏低。在匱乏的商業基礎設施及嚴重信息不對稱面前,貧困地區的農民對接市場很難。”尋甸盛元電商相關負責人說。

而在不久前,央視主持人朱廣權與網絡紅人李佳琦的淘寶直播連麥信號接通,他們聯手出力為湖北賣農貨,迅速登上網絡熱搜平臺榜首,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事件,觀看人數、點贊次數、銷售額堪稱現象級。

“疫情過後,線上銷售農產品或將成為主流銷售方式之一。”該負責人表示,主播帶貨電商扶貧,能彌補傳統流通渠道的不足,電子商務既減少了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農民的利潤空間,也極大減少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農民能夠隨時瞭解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及市場情況,將農產品賣到全國,實現增收致富。(昆明日報 記者張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