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有豐饒之心,也是一枝獨秀!

願你有豐饒之心,也是一枝獨秀!

先生買了文竹擺在我的書房,每次寫字和畫畫時都會被它吸引,層疊的蒼綠,細細絨絨的小枝條如青松般靜美,它彷彿總有自己的節奏,不慌張,不匆忙,有不可言說的禪意,極為喜歡它的古樸和寂靜。這是生命該有的狀態。

有些植物,不需要開花,只是簡單的一色綠,就已經充滿了驚人的欣欣然。草木皆有本心,人與草木最大的不同是,人心大多複雜而多變,和草木的本心相比,人的慾望就顯得不那麼純粹了。因此,越來越喜歡遠離人群去伺弄花草,只因它們能給我以生機和單純美好的態度。

偶爾對鏡沉思,肌膚不再光鮮和柔美,眼神似乎也不再黑白分明,那麼,時光到底賦予了我什麼呢?我想,是那種依舊明亮的精神氣息吧,在無數個深夜裡,我與它相逢過,確認過,陪伴過,我不懷疑,自己仍舊是那個春風少年,和年齡無關。

愛與古人對話,走近他們的靈魂,看他們在世故的人世間豁達,在平凡的時光中坦蕩而有力,對於我,古人的智慧彷彿是一種加持,滋潤我一生,我只想虔誠的接納,哪怕他們是頹廢的、卑微的、緘默的,卻難掩那美的能量裹挾著我,對於靈魂中的那些清澈和明智,我愛的無能為力。

依舊在安靜的午後看閒書或寫字畫畫,可以放一段音律,也可以就那樣靜靜地做著一切。窗外的鳥兒有時會站在窗臺向內探望,嘰嘰喳喳的叫,我與它相望,絲毫不敢動彈,我怕輕輕一動,它就飛走了。

談到文字,有人說,你不光精神有潔癖,對於文字也有!

是的,當有一日,發現文字與我而言是私自的,一字一句都成為了自我精神的氣息,它讓我豐盈而獨自,內心靈動而龐大,我便謝絕了用文字謀生,那是一種獨自的空間,不允許被染指,被篡改,我的激情,內心的繁花似錦,只能安住在文字裡。

其實對於朋友的選擇又何嘗不是呢!若沒有相互照見的靈魂,就不如與草木為伴。遠離了熱鬧的中心,人有時候像一輪孤月一樣,為自己留著大片的空與白。

生活就那樣簡單的重複著,上班,下班,清掃,做飯,不覺得厭倦,不覺得平淡,反而是那具體而細碎的日常讓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元氣,我沒有辜負時間,也沒有虛度一分一秒。

校長在山裡建好了書院,他說:“我在三樓留了一間屋給你,你可以隨時過來住。”於是買了老榆木的茶桌放過去,又請畫家王老師為我寫副字,他寫了“棲鳳梧”三字送我,喜歡他的畫和書法,更喜歡這字帶給我的靜氣。

那麼,我若能做到“幽居在山谷,日暮倚修竹”也算是歲月給我最好的沉澱吧。

老同學的私塾就要開放了,他說:“我在這裡舉辦讀書會,你來,以後這邊就是你的地盤。”這些情誼是美好的期許,他們深知我有一顆素素的閒心,也有對生活的熱情和熱愛。

木心說:“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我喜歡這歸真返璞的生命之態,即簡單、又飽滿,即天真、又豐盈,即有趣、又深情,很多人,活到一定境界,已經無需認同,他已身如琉璃,內外明澈,熠熠生輝。

一個陌生的讀者,通過友人加了微信,他發給我這樣一條信息:看了你所有的文,雖未謀面,已是故人,願你能一直這樣,擁有一顆豐饒之心,也能成為一枝獨秀!

其實我們需要的,遠沒有我們以為的多。也許我們關心的只是內心的趣味,生活的細節和溫度,因為美好的東西都能讓人怦然心動,也能激起對生命的全部熱愛和滿足。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豐饒之心,也能成為一枝獨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