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備註也是引用新華社,略有刪減【備註具有歷史價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現在行政管理範圍為主。

自貢百年曆史照片還沒有更新,請保持關注!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7年10月13日 黃尚信

……現在(注:1957年),經過解放以後的恢復建設,古老的鹽場又發出了青春的光芒,自貢鹽業生產有了巨大的發展。在1954年,食鹽產量就達到了600多萬擔,超過了解放前最高——1941年年產量的500多萬擔。1958年食鹽產量躍增到900萬擔,今年,將達到1140萬擔。隨著食鹽的增產,化學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去年,這裡已生產出40多種產品。其中硼、鉀、溴、碘、鋇、鍶、鋰、鈣、鎂等化工產品已經供應著全國25個省、自治區廠礦的需要,並遠銷國外。

過去被人們稱為“屎尿街”的濱江路,現在已煥然一新:釜溪河靜靜地流過,街上行駛著公共汽車。工人住宅、商店也建起來了。【此照片在自貢還是最早的現代城市照片,也沒有發現新聞引用】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3月14日 遊雲谷

鹽城春暖花開。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1月24日 遊雲谷

“鹽都”自貢建新井。【旁邊就是城市】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2年11月25日

“自貢竹扇”是四川省自貢市的傳統手工藝品,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很細的竹絲編繪成的,美觀耐用。圖為竹扇藝人龔長榮龔玉文兄弟倆在研究自己的新作品。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9月12日 熊汝清

自貢市鴻鶴化工廠擴大企業自主權後,把企業超額完成利潤計劃所提取的企業基金,解決職工集體福利中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調動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生產逐步發展。上半年,全廠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2%,利潤增長20%。自貢市鴻鶴化工廠利用企業基金計劃今年修建8000平方米職工宿舍,以解決200戶職工的住房問題。這是正在建設中的職工宿舍。【注:登上了當時人民日報的頭版!】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9月12日 熊汝清

自貢市鴻鶴化工廠利用企業基金改善職工生活福利,這把“鹽”撒下去,全廠的人都感到幹四化有味道了。這是食堂工人深夜把飯菜送到總控制室,受到值班工人的讚揚。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10月22日 熊汝清

前不久被國某院命名為全國先進企業的自貢東新電碳廠

生產的產品已達76種。超過原設計能力三倍多,成為全國大型的綜合性碳石墨製品廠之一。圖為技術人員在研究提高新產品“硬質碳素密封環”的質量問題。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4月16日 孫忠靖

富順縣已進入早稻栽插的繁忙季節。為了保證全縣20萬畝早稻在15天內栽插完畢,富順縣各級領導幹部親自參加第一線生產和指揮早稻栽插。300多縣、區機關幹部和六、七萬學生、城市居民也都到農村支援早稻插秧工作。領導幹部親自深入生產第一線,參加生產和指揮生產。中共富順縣委第一書記

於家俊(左第一人)正在高產指揮田裡栽插早稻。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2年10月10日 吳祖政

中共四川富順縣委領導成員長期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以點帶面,使全縣革命和生產形勢越來越好。圖為縣委書記張訓桓(右二)在共和公社共和大隊

(注:今共和村?)徵求貧下中農對秋收分配的意思。


四川自貢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9月12日 吳祖政

圖為富順縣牛佛公社群力大隊(注:今大安區牛佛鎮群力村)社員在田間選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