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每天睡前問孩子這四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家長每天睡前問孩子這四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溫馨提示:

全文共計1729字,建議閱讀時長5分鐘。

有資料表明,中等生常常有以下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是平時對待學習馬馬虎虎,憑自己的小聰明,學習成績還過得去,有時還會有個別學科上“冒尖”,這類學生,自己得意,同學們也羨慕他有個聰明的腦袋;

二是平時看起來很努力,學習刻苦,成績卻普普通通,這類學生自己著急,同學們看不起,說他“腦袋笨”。

隨著學習難度不斷增加,這兩類學生成績每況愈下,“聰明腦袋”不靈了,“笨腦袋”則更加困難重重。自己苦惱,家長著急。

中等生學習成績不佳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要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家長就要每天睡覺前問孩子四個問題。

問今天上課認真聽講了沒有

要想孩子進步,就要了解孩子每天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了?老師講的內容是否都懂了?要想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何,我們一定要了解他上課時認真聽講了沒有。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才會聽得懂,領會明白。

同一個班級,優等生和中等生的智商相差無幾,他們能成為優等和中等之分,上課是否認真聽講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告訴孩子,上課要緊跟老師的思路,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獲得的知識不僅快而且掌握的牢固。要有重點的聽老師講課,講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時,更要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思考,看看老師是怎麼分析這個問題的,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不是盯著問題的答案。

問今天所學的知識掌握了沒有

孩子每天去上課,但知識掌握的如何呢?家長要問問孩子每天知識的掌握情況。當向孩子發問時,小學生起初可能會就事論事。比如當父母問“今天老師教了什麼”“今天你學了什麼”時,孩子往往說“今天老師教了幾個生字,一篇課文”“老師講了幾道數學題”。當家長問“你學會了嗎”“你懂了嗎”時,孩子的回答肯定是“會了”“懂了”。

家長每天睡前問孩子這四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很多家長就此已經滿意,詢問也就此停止,其實這樣的詢問等於沒問,甚至會起到反作用,養成孩子說謊的習慣。家長不妨繼續問:“老師對這些字和課文有什麼要求嗎?”“今天的作業和老師講的題有什麼關係?”“老師今天講什麼了?”孩子可能答不上來,這恰好表明孩子還不會“完全聽懂課”,如果這時候有家長的耐心引導,孩子很快就會很快學會怎樣完全聽懂課的。

問今天作業完成了沒有

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絲不苟,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尋找解決的辦法,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中不可忽視的一步。家長無論多忙,要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情況,這對孩子學習進步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家長每天睡前問孩子這四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告訴孩子,做作業儘量不要依賴書本,把作業當做是一次考試,認真、獨立的完成。切忌自己不做去抄襲別人作業。如遇到不會做的,先放一邊,做別的題目。等其他題目做完了再去研究,翻翻書,鑽研一下例題,想想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會找到做題的靈感了。對各學科的作業,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精力,儘量兼顧;在自己較弱的學科上,多花點時間。如果某科作業太多,分成兩部分,中間插做別的題目,起到調節作用。

讓孩子明白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要監督孩子,當天作業當天完成,當天學的東西當天就要進行復習,時間拖得越晚,遺忘率就越高。

問今天要學的新知識預習了沒有

要使孩子養成在上課前一天晚上預習新課程的習慣,把預習的時間安排在每天覆習的時間之後,因為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知識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在預習的過程中先找出自己認為是重點、難點的地方,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過程。在遇到難題時,理求自己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對於無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鉛筆做記號,提醒自己在上課時注意聽在這一點上老師的講解。預習時最重要的環節是對新知識的思考,而不是僅僅對書本上的知識的瀏覽、記憶。

以上四個問題開始由家長來問孩子,監督孩子學習,以此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隨著學習習慣逐步養成,孩子養成習慣,主動學習,進一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勝利教育始終以永不止步的為勝利學子創造知識價值,培養讓學生終生受益的能力為使命,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主動學習,愛上學習。我們持續的關注著孩子成長點滴,與您一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