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日,小兒神經與行為發育國際論壇多位專家在重慶小米熊會診

你家孩子是否有這些現象?

神情呆滯,叫他沒反應

多動暴力、上課坐不住

咧嘴搖頭、不受控制地眨眼睛

與人沒有眼神交流、社交困難……

這些不要不當回事,有可能暗示著孩子患上了某些疾病——腦癱、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

孩子患上這些“特殊疾病”怎麼辦?當然是看醫生!

可如今專業的兒科醫生少之又少,想要掛上專家號更是難上加難,這可讓家長們著了急!

別急!9月21-23日,一場盛大的專家會診即將在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開展。專為腦癱、自閉症、癲癇、多動症、抽動症、發育遲緩的患兒會診。

21-23日,小兒神經與行為發育國際論壇多位專家在重慶小米熊會診


國際論壇專家齊聚

帶來先進的診療技術

9月22日,第二屆小兒神經與行為疾病診療康復國際論壇將在渝舉行,論壇邀請到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際腦癱權威康復專家劉振寰教授,中山大學自閉症研究權威專家靜進教授、重慶市兒童孤獨症康復中心主任邵智教授、匈牙利腦癱康復專家Agnes Borbely教授、臺灣聯新國際醫院薛常威主任及首都兒科研究所楊聖海博士等在內的國內外9大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疾病診療康復專家到場分享國際國內前沿的診療康復理念和技術。

為了將此次論壇的多位專家先進的診療技術應用於臨床,9月21日-23日,國際權威腦癱康復專家劉振寰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楊聖海博士等在內的多位兒科專家將到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為重慶及周邊地區的腦癱、自閉症、癲癇、多動症、抽動症、發育遲緩的患兒會診。

“孤獨症患兒的康復是一場持久戰,醫生、家長、社會都要參與”重慶市兒童孤獨症康復治療中心主任邵智教授多次在為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醫護人員培訓時強調,對於自閉症患兒,醫生一定要強調家長在這場“康復持久戰”中配合的重要性。

國內外眾多兒童神經內科、行為發育專家都呼籲,家長應讓患兒堅持接受長期科學規範的康復治療,只要堅持下去,很多患兒未來是可以迴歸社會、重返校園的。

特殊疾病患兒不斷增加

近年來,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異常等疾病的患病率和發現率逐年增高。

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6歲以下的腦癱病患兒超過30萬;另據《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II》透露,我國12歲以下自閉症患兒已超300萬,除此之外,我國目前還有約400萬抽動症患兒,近500萬精神發育遲滯(智力落後)的患兒,這些神經與行為發育類疾病患兒每年新增約4-5萬人,而得到有效治療的不到1%。

據統計,75%以上孤獨症兒童在6歲以前未能被及時確診,90%以上的孤獨症兒童無法接受正常教育。

造成中國特殊疾病患兒確診率低、康復率低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醫生和康復水平跟不上。

據《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出的目標是2020年每千人口擁有0.69名兒科醫生的目標。實際上我國現在只有135524名兒科醫生,但我們服務的是2.6億兒童(0-14歲),也就是說每10000名兒童中只有4名兒科醫生。

初步估算,目前我國兒科醫生缺口為超過8萬名,兒科醫生缺,這些特殊疾病的專科兒科醫生更是鳳毛麟角。

兒科大咖開展MDT多學科會診

助推特殊疾病患兒更好更快康復

本次論壇主題為“共享、精準、融合”,將重點關注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疾病的預防、治療、心理干預和康復訓練。論壇主題報告內容涵蓋腦癱、自閉症、癲癇、言語障礙、抽動症等在內的疾病診療和康復知識,預計將有超過200位基層兒科醫師參會。

參與論壇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兒童腦癱、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智力低下)、癲癇及多動症、抽動症等疾病及早的確診和干預是未來孩子能否迴歸社會的主要決定因素。

例如,自閉症的最佳治療年齡為3歲以下,小兒腦癱的最佳治療年齡為4月到1歲半,智力低下的最佳治療年齡是在2歲到8歲左右……而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治療的效果將大大降低。

科學的技術、耐心的態度、先進的設備、專業的訓練……早期的康復治療,是特殊疾病兒童迴歸社會的希望。即使是受到嚴重影響的患兒,也能從康復訓練中增加他們的自立性和自尊,大大減輕家庭成員或其他看護者的負擔。

此次會診中,多位兒科專家將與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MDT會診專家團隊聯合會診,用國際國內先進的診療康復經驗助力特殊疾病患兒治療和康復,並將MDT診療方式廣泛地應用於臨床,保證孩子長期、持續、有效的治療和康復訓練,推動特殊疾病兒童早日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