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東野圭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臺灣電影《陽光普照》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它講述了一個家庭因為小兒子被送去少年撫育院而分崩離析,而曾經被視為家中希望的大兒子又離開這個世界的故事。

它一改往日臺灣電影裡的溫情和救贖的風格,畫面充斥著暴力和血腥。看似治癒的外衣下,卻是無法得到救贖的一家人。

生命要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但陽光愈烈,陰影越濃。最好的狀態,莫過於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1. 愛的天平傾斜時,向下的一方會被陰影籠罩

電影裡的父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和小兒子阿和。但他對他們的態度卻截然相反。他過度關注阿豪,卻忽略了阿和。

阿和不愛學習、經常闖禍,無法為這個家庭帶來榮耀的他因而從小遭到父親的冷落。

電影的開頭,阿和因為與菜頭一起砍傷了人而站在了法庭上。妻子希望他能和法官求求情,但他的言語裡滿是冷漠與絕情:“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在法庭上,他依然冷酷,他讓法官把阿和送到監獄裡好好管教。

沒有人注意到這時候的阿和已經淚流滿面了,一直被父親漠視的他,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父親的關注,到頭來得到的依然是傷害。

父親不只是冷漠,還不承認阿和。在他心裡,阿和是這個家庭裡多餘的人。所有阿和的事情,他不想管也不會管。

阿和的女朋友小玉來到家裡時,父親差點把她趕出去,他對妻子吼道:“你沒跟她講你兒子的事嗎?”

“什麼你兒子,他也是你兒子好不好。”

“你兒子真的蠻厲害的,人進去了,還留個髒屁股在外面給我們擦。”

父親說的每一句都是對阿和的抱怨,他一直用“你兒子”來撇清他和阿和之間的關係。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其實在阿和很小的時候,父親就不認可他。從小缺失父愛的阿和,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贏得關注和愛。

在他4歲的時候,阿和很喜歡坐腳踏車。他要母親一直騎,有時候一騎就是2~3個小時。如果母親不載他,晚上他就不睡覺,會鬧一整晚的脾氣。

看到阿和母親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我竟然有些哽咽。一個4歲的小孩子,感受到愛的天平已經傾斜了,而自己是卻被忽視的那個人。為了能獲得更多的親子時光,他只好通過吵鬧來讓母親妥協。

與其說他喜歡坐腳踏車,不如說他其實是想多一些時間跟媽媽獨處。這樣他就可以獨自霸佔媽媽的愛。

親情的天平發生傾斜時,作為向下滑落的一方,阿和不可避免地從小就活在陰影之下。

這讓他和家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離。上小學的時候就算被人欺負,他也不會告訴家人。因為他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是被忽略的孩子,所以遇到什麼事情最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慢慢地,他變得越來越叛逆和暴力了。讀國中的時候,他加入了拳擊隊,在學校裡面打架,在外面也打架。後來,他被黑輪欺負,就找了小混混菜頭幫忙出氣。菜頭手起刀落,黑輪的右手手掌被砍斷了。於是,就有了開頭法庭上說那段話的鏡頭。


阿和為什麼會變成“壞孩子”,和菜頭這樣的小混混一起玩,最終還參與了暴力事件?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5000多例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父愛缺失,這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的相關因素中排第一位。

阿和從小就感受到了父親對他的區別對待:他是被忽略的、不被認可的。父親幾乎沒有給予他任何正面的能量。他一直身處陽光底下的陰影,被陰冷又黑暗的環境包裹著。

龍應臺說過,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父母要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育,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孩子的生命底色是童年時期父母所鋪就的。父母如果在孩子需要他們的時候缺席了,那麼孩子心底原本留給他們的位置就會被陰影所佔據。

2.像太陽一般灼熱的愛,會讓人無處可躲,最終窒息

如果說缺少愛會讓孩子籠罩在陰影之下,那炙熱的愛,則會讓孩子無法喘息。

和弟弟相反,哥哥阿豪從小就很優秀,他長相好、成績好、性格好。也因為這樣,父親把所有的關注和期待都放在了他身上。父親每年都會把寫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本子送給他,希望他能好好把握學校的時光,成功考上醫學院。

這種有條件的愛,是自私的,也是不被阿豪認可的。

他雖然嘴上沒有反抗父親,但是內心其實十分牴觸。教室的黑板上寫著《論語》的板書,他反問老師:你信嗎?這句話看上去很普通,但表明了他不相信倫理綱常的態度。具體來說,他覺得父為子綱其實是錯誤的。他從來都不接受父親在駕訓班的那一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思想。所以父親這十年裡給他的這套筆記本他都從來沒有用過。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父親的愛,就像烈日一樣燒灼著他的內心,不斷地掏空他、損耗他。

為了達到父親的要求,他將自己變成了父親想要的樣子。他像溫暖的太陽一樣,將光和熱給了所有人。但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沒有人真正關心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人瞭解他內心的孤獨與陰暗。

就像阿和說的:“哥真的是很好的人,什麼事都替別人著想。但其實沒有人真正知道他在想什麼。”

直到培訓班的同學曉真出現,他終於有機會傾訴自己的孤獨了。他跟曉真講了改編版的司馬光砸水缸的故事:司馬光和小朋友玩捉迷藏,在他找到所有小朋友之後,他一直堅持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有被找到。最後大家找到一個水缸,他拿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沒有水溢出來。有個小孩坐在水缸的陰暗處,而那個小孩就是司馬光自己。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阿豪就像那個司馬光,他一直坐在陰暗處,等大家來發現自己。但他不像故事中的司馬光那麼幸運,他沒有等到人來發現他。最終,他只好成為拿起石頭砸向水缸自己的那個人。他洗完澡之後換上乾淨的白衣服,收拾整理好所有的物品,最終跳樓了。

他在最後發給曉真的簡訊裡寫道: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時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從不間斷,陽光普照。

父親太陽般的愛每天24小時都在投射阿豪,讓他無法喘息,無處可逃。不是每個被偏愛的孩子,都會快樂。但每個在烈日下的人,都需要陰影來遮擋和休息。

3.裹挾著道德正義感的父愛,最終讓家人都活在陰影之下

阿和出獄以後,父子兩的關係逐漸地緩和了。當駕訓班的學員問他有幾個兒子時,他像以前一樣回答:一個兒子。以前不被他承認的阿和,現在卻成了他唯一的兒子。

父親為了保護全家最後的希望,他默默地關注和保護阿和。看到菜頭去找阿和麻煩時,他拿出20萬給菜頭,想讓他以後遠離阿和。

他整整兩個禮拜沒上班,每天看著阿和上班下班。他說,自己就好像是他24小時的保姆一樣,我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後來他看到菜頭和阿和開著賓利出去了,他開著駕訓班的車緊跟著在後面。他關了大燈,跟了很久。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他說:“作為一個駕訓班的教練,我不是很聰明,想幫小孩做點什麼,但是不知道做什麼。”

阿和離開後,他看到菜頭出來抽菸,想都沒想就加了油門朝菜頭衝過去。後來他把屍體拖到叢林深處,又拿石頭砸了過去。

看到父親在講自己害死菜頭的經過時,我的內心發怵。阿豪離開後,他仍然沒有改變,他的愛依然是有條件的、功利的。以前,他向阿豪投射陽光,是因為阿豪優秀,是因為阿豪能滿足他的期待。現在他用所謂的父愛去保護阿和,其實不過是為了一己私慾--保住自己最後的血脈。

他打著父愛的名義將暴力合理化,將惡的罪行披上道德正義的外衣。大兒子阿豪和菜頭的死亡,都是他造成的。太陽愈烈,陰影越濃。

裹挾著道德正義感的父愛,最終讓一家人都活在陰影之下,再無救贖可言。


《陽光普照》:像太陽一般的父親,最後讓整個家庭都活在陰影之下

4.結束語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想了很久,導演為什麼要用“陽光普照”作為電影的名字。後來我終於想通了。

一方面,這個名字所指的是父親身上的“陽光”終於普照到小兒子身上了,而非像以前一樣獨照大兒子。同時也告誡我們所有的父母:過度的偏愛和忽略都會給孩子帶來濃烈的陰影,愛的陽光應該普照。

另一方面,它是對這個社會的反思:我們應該對電影裡始終身處黑暗的底層社會的人們,給予陽光般的關愛。

這部影片裡有人得不到陽光照耀,有人找不到陰影可以躲避。但我希望現實生活裡能夠陽光普照。


作者簡介:南有迷鹿。一個超級喜歡看電影的英語老師(鹿姐),寫溫情、走心的文字,希望能夠溫暖可愛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