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TVB經典劇《火舞黃沙》有一幕——

佘詩曼飾演的春分,和同伴在沙漠裡逃亡時候遇到馬賊,馬賊要實施強姦,把她逼到了懸崖邊。同行的女人在自己慘遭凌辱之際,衝她喊叫讓她跳下懸崖以保全自己的貞潔清白。

那個年代,貞操大概比生命和很多其他東西都來得重要。

貞節牌坊是女人一生的追求和最沉重的枷鎖。

她站在懸崖上命垂一線,跳下去,用死亡保護所謂的清白;

不跳下去,面前窮兇極惡的馬賊不會放過自己。

如果是你,你如何選擇?

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圖:電視劇《火舞黃沙》


電影《傑羅德遊戲》裡,

某天女主角傑西和丈夫傑羅德到鄉村別墅度假,丈夫突發奇想要玩一個瘋狂的性遊戲,結果心臟病突發死亡,而傑西則還被銬在床頭不能動彈,面對傑羅德屍體被野狗一塊塊撕嚼,傑西必須想法脫身。

傑西在生命的困境裡開始了自我的心靈自救。

她在命懸一線之際,回憶起多年前,在日食的一天,父親對自己做出可怕的猥褻行為;更可怕的是罪惡發生之後,父親又是威脅又是哀求自己,只求逃脫責任。

這些遭遇對女主造成了難以磨滅的精神傷害,她逃避一切,麻痺自己,讓自己相信一切都是一場夢,渾渾噩噩地搞砸自己的人生——不然她活不下去。

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圖:電影《傑羅德遊戲》


《信箋故事》女主角詹妮弗長大成人後,以成年人的觀點回顧13歲那一年,她與一位年紀大很多的男性“發生性關係”亦或是“被性侵害”的往事。

事情發生之後,她只能選擇把“被侵犯”在自己的記憶裡修飾成一段“情竇初開的愛情”——不然她活不下去。


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圖:電影《信箋故事》

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圖:電影《信箋故事》

她甚至需要在記憶裡,把自己想象得比真實“成熟”一些、“高大”一些,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接受當時發生的——她完全沒有準備好面對的噁心事情。

然而塵封的記憶隨著被保留下來的日記記錄一起打開,她還是要面對自我。

“原來那時候我這麼小。”


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圖:電影《信箋故事》


女孩兒(男孩兒)被性侵了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單純從生理上來說,有些性侵犯罪造成的傷害是可以痊癒的。

但是心理上,那種“恥辱感”、“我的一輩子毀了”、“被別人知道太丟人了”、“別人會對我指指點點”、“我再也不能相信男人/女人/大人”的崩潰感,才是性侵犯罪帶給人的摧毀性烙印。

然而心理的恥辱,

是受到的教育、道德環境、社會習俗、他人的態度帶來和影響的。

所以從受害者和旁觀者,都要努力摒棄這些觀念和想法。

受害者的悲慘是事實,但是不需要過多的被強調;被性侵的受害者的人生不會“毀了”,他們會好好的繼續自己的人生;

這就和被狗咬了、被打劫了、被深井冰莫名其妙揍了一頓一樣,在有效的醫治和心理援助下,這個傷可以痊癒。

被毀掉的更應該是加害者——性侵犯罪者的人生,他們才是喪盡天良、臉面無光、丟了祖宗十八代的臉、應該永遠記住自己加害別人的罪過——餘生夾起尾巴、用盡全力好好重新做人的人。

你的身體非常不幸地被混蛋傷害了,

但是不能、不要讓他摧毀你的心靈和餘下的人生。


黃子華棟篤笑裡面有個梗,

香港很長一段時間都對亂丟垃圾管得好嚴格,亂扔垃圾罰款幾千,廣告和標牌甚至會直接說“亂丟垃圾害人憎(粵語,令人厭惡的意思)”,

但是如果你不環保,你會被怎麼說呢?

就是“你不環保”,

不環保的人被罵“你不環保”,在文學上,稱之為白描。


性侵受害者可能會被別人指指點點:“蕩婦”、“不自愛”、“水性揚花”、“可憐”?

性侵犯罪者呢?“強姦犯”、“戀童癖”、“色魔”、“變態”——TMD大部分是白描詞語。

如果有一天,性侵犯罪者可以和“罪犯”、“喪盡天良”、“令人厭惡”多劃等號,

性侵受害者在站出來抗擊罪惡之後,可以多和“鬥士”、“勇士”、“懲治犯罪的戰士”多劃等號,

世界會更加美好一點。


《火舞黃沙》裡的春分不信命,

她在懸崖邊上面對惡貫滿盈的馬賊們,毅然決然的撕開了自己的衣服。

她不要為了所謂的“貞潔”枷鎖去死。

她要活下去,為了自己更好的活下去。

那一刻是屬於「人性」的覺醒,

是被壓迫已久的女性寶貴的「自我」的覺醒。


女孩兒被性侵就是“一輩子毀了”嗎?

圖:電視劇《火舞黃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