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正式開啟

2020年4月15日-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4月13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也正式開啟。


本次活動在中國抗癌協會倡議下、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和健康時報共同支持下,由良醫匯承辦,以響應國家第26屆腫瘤防治周宣傳號召。


在此我們匯聚了超30餘家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不同癌種1000 餘位專家學者薈萃全國頂尖力量共同參與。


不同於專家學術交流會議,這一次會議主要面向普通群眾。


這麼多專家講病理說案例只為告訴大家“面對癌症,預防大於篩查、大於治療”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正式開啟


本次啟動會特邀4位大咖專家:支修益教授、廖秦平教授、田豔濤教授、張曉東教授。他們以多年行醫經驗來談談自己眼中的“癌症”。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正式開啟


廖秦平教授演講的主題是“一個悄然增加的婦科腫瘤——子宮內膜癌”

廖秦平教授指出,我國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子宮內膜癌病例,這也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

而發病率的攀升與現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這一點急需引起重視。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正式開啟



支修益教授開幕式致辭裡表示了自己對互聯網醫療、線上直播答疑的認可與期待之後,又在講演中提起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肺癌


在我國,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和死亡率各第二位。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胸部CT檢查的逐漸普及,讓肺癌的篩查在國內得以廣泛的開展。


通過胸部CT,不少人看到報告單上的“肺部腫物或肺部陰影”的字樣都擔心非常。在此,支修益教授列舉了多種導致“肺部小結節”(也就是肺部腫物或陰影)的可能性。並告訴大家,並非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

在初次的肺CT檢查發現的小結節中,有80%-90%其實都是良性的病變。可以通過腫瘤大小等多重標準判斷,不必“杯弓蛇影”。

同時他也呼籲大家提高健康意識,養成早治早查的觀念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正式開啟


田豔濤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他的講演主題是胃癌遠離“有心人”,他列舉了現代人常見的一些飲食偏好,比方說“嗜辣”“嗜酒”“嗜燙”“嗜肉”等等,讓不少正準備點外賣出去吃火鍋的觀眾心有慼慼。同時他也指出了一些胃癌初期常見的症狀,觀眾們可以對號入座用於自測。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大型線上科普答疑活動正式開啟



張曉東教授講演的主題是“談癌不色變”。

如果說前面的三位專家,都強調著癌症的發病率之高,那張曉東教授則強調著癌症的治癒率之高。

張曉東教授指出,很多人對腫瘤的認識還停留在“絕症”這一概念裡是“過時的”。隨著對癌症研究的深入,癌症被治癒的希望越來越大。而在人類長期的癌症防治過程中,中國醫學科學家家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更是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在各癌種的診療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讓人對現代醫學充滿信心與期待。


在啟動會的尾聲,專家們還查看病例,為病友觀眾答疑解惑。


本場活動在良醫匯平臺的觀看的人數超過6.8萬,並同步在騰訊健康、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上播出,受到了聽課觀眾的一致好評和感謝。


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的後臺收到很多病友發自真心的感謝:


在開幕式被現場解答疑惑的病友張女士是這麼說的:

“沒想到會以直播的方式和只存在於論文中、學術報告裡、遠在北京一號難求的大專家見面。這般大名鼎鼎的專家能為我費心解惑,真是受寵若驚。真的真的非常感謝。同時我也覺得線上直播這種方式真的非常好。我們癌症病人本來身體就不好,又趕上新冠,出門就醫更是不方便了。能線上直播,哪怕不是這樣的大專家,只要是個對症的醫生對我們的幫助都會非常大,在這裡我真的非常感謝。”


病友王先生也表示:

“以往提到直播,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線美女,沒想到現在還能看見腫瘤專家。對於我們癌症病人,有時候光是在直播中能看見醫生的臉就覺得有“安全感“,比看到美女還激動還話多。希望線上直播活動能一直進行下去。”


病友李先生表示:

“這場活動讓我受益良多,在患病之前,我自認為也是一個關注“養生“的人,不是沒有想過預防癌症,只是大部分關於癌症的話題都“太深了““太重了”,讓我一個老年人聽不下去。回想起來都追悔莫及。現在有這麼適合普通人的癌症科普活動,有必要讓更多人瞭解一下。”

每一年,中國新診斷的癌症患者數目都超過400萬。

樹立科學的防癌抗癌觀念迫在眉睫。

因為正是這些“假裝看不到”的人,最容易成為癌症“下狠手”的對象。

因為不瞭解,很多人根本沒有預防的觀念也沒有體檢的習慣;

因為不瞭解,很多人都存在“病急亂投醫”甚至“諱疾忌醫”的狀況。

因為不瞭解,所以會惶恐會慌張會變得非常“不理性”,因而增加“犯錯誤”的概率。

都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將致力於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更方便的途徑讓人去了解“癌症”這個敵人。

最後讓我們特別鳴謝參與本次活動的所有機構:

中國抗癌協會

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河北省腫瘤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重慶市腫瘤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大連醫學會

福建省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學專業委員會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長

貴州省抗癌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