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忠的宿命

愚忠的宿命

愚忠的宿命

——看上黨梆子《雁門關》《三關排宴》有感

禪來

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楊家將所佔的戲份頗多。比如《下河東》、《楊繼業招親》、《佘賽花》、《餘塘關》、《七星廟》、《天齊廟》、《七郎打擂》、《闖幽州》、《金沙灘》、《雙龍會》、《李陵碑》、《兩狼山》、《五郎出家》、《大五臺》、《七郎招親》、《楊七娘》、《雙被擒》、《雙招親》、《告御狀》、《潘楊訟》、《下邊庭》、《黑松林》、《寇準背靴》、《穆桂英掛帥》、《老徵東》、《平安王》、《楊文廣徵東》、《楊金花奪印》、《楊八姐鬧酒店》、《雁門關》、《三關排宴》等。這些劇目中,無一不是歌頌楊家將滿門忠烈的。今日,看了長治市潞城區梆子劇團演出的《雁門關》和《三關排宴》兩場戲後,心情確無比的悲哀,為主人公悲催的命運唏噓不已。

愚忠的宿命

《金沙灘》、《雙龍會》上,潘洪私通遼主蕭天慶,設計誑宋太宗(光義)至幽州五臺山進香,遼兵大至,全軍被困。遼設雙龍會,邀光義赴會議和,暗伏兵馬。楊繼業乃令大郎延平假扮光義,眾子隨行保護。筵間延平先發制人,以袖弩射死遼主。伏兵四起,大郎延平、二郎延安、三郎延定皆戰死,僅、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突出重圍;《五郎出家》、《大五臺》中,五郎延德看破紅塵,五臺山出家為僧;李陵碑》、《兩狼山》中,楊氏父子被困兩狼山,楊繼業遣七郎突圍回雁門關求救,潘洪以七郎打死己子潘豹,用酒灌醉,亂箭射死。楊繼業知子不測,又令六郎回朝。救兵不至,人馬凍餓,楊繼業乃碰死李陵碑。楊延昭星夜回京,把這不幸的消息報告了佘太君。楊延昭至駕前控告潘洪的彌天大罪,宋王和文武百官大為震動。至此,楊家將死的死、亡的亡。只留下楊六郎一人,還屢遭奸臣陷害。四郎延輝、八郎延順分別被梨花公主、桃花公主所擒,招為遼國的東床駙馬,在遼國生兒育女,也算為楊門留下了一脈血脈。

愚忠的宿命

《雁門關》一戲中,八郎北國招親,和梨花工資生下一男一女,數年後聞知佘太君與楊宗保領兵北征,命其妻盜來令箭回營探母。佘太君命其三日內取蕭太后首級,八郎不得不從。取蕭太后首級後,令呼丕顯攜公主與子女歸宋,自己卻被韓倉馬踏淤泥亂槍扎死。

《三關排宴》一劇中,宋遼爭戰,近數十年。遼敗,遂在三關議和。宋主令功臣佘太君與元帥楊宗保同去三關,代主踐盟。太君得知四郎改名換姓,被遼主肖銀宗招為東床駙馬,深得肖銀宗的寵信,氣憤交加。宋遼議和畢,一言道破駙馬的身世來歷及為人之道。楊延輝羞愧難當,戰戰兢兢,俯首跪地。桃花公主見此狀,怒責駙馬。楊延輝左右為難,驚慌失措,癱軟就地而坐。餘太君以銳不可當之詞,堅欲討回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畜牲楊延輝。雖經肖銀宗勸解,桃花公主百般懇求,太君哪裡肯依。桃花公主既見棄於太君,又遭母后之責難,羞憤交加,遂撞死於議事廳前。楊延輝雖以骨肉之情懇求太君恕罪,太君凜然拒絕。楊延輝遂拔劍自刎。

愚忠的宿命

本來,梨花愛八郎、桃花嫁四郎,在遼國成家立業,過著自己幸福的生活。遼宋兩家業已議和,各自相安無事,何苦要為了自己的一世虛名、一己私利、一已愚忠,活生生的逼死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讓兩個活生生的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想起來真令人氣憤痛心。

中國通俗文藝中的歷史觀,充滿了意淫,尤其是描寫對異族的關係,基本就是意淫,而《楊家將》就是最大的意淫產物。

如果你不看史書,只是聽書看戲,你就會欣然發現,宋朝是常勝國,每次交戰,都是大宋獲勝(當然,兩國交兵的原因也是番邦先挑釁),番邦大敗,遞上降書順表,年年納貢、歲歲稱臣,和歷史真實正好掉了一個個。《楊家將》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呼家將》、《羅家將》等等家將系列莫不如此。

想當年,老百姓一方面看著洋大人們耀武揚威、橫行霸道,一面心裡暗暗說,“你們牛氣什麼?過去我們一個燒火丫頭就把你們打得屁滾尿流”。所以阿Q每次說完“祖上比你闊多了”之後,都會回到土穀祠到頭酣睡,出了這口鳥氣,心裡痛快啊。

愚忠的宿命

歷史上描寫楊家將的小說、戲曲等通俗文藝產生的時間,主要有四大塊,一個是南宋末年,一個是元代,再一個就是明中晚期,最後一個是清中晚期,具體表現形式分別是南宋的話本,元的雜劇,明的小說,清的京劇。

為什麼這四個時期有關楊家將的文藝作品大量湧現呢?原因就在於這四個時期漢族與異族之間的民族矛盾激化。元、清自不必說,異族入主中原。而南宋與明中晚期,蒙古、倭寇、女真對中原虎視眈眈,國家大勢一天不如一天,社會上層對國家民族前途憂心忡忡,老百姓更是希望有像楊家將這樣的英雄出來,抵禦強敵,保家衛國。特別是清末,西方列強不斷侵略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個有一個城下之盟,漢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因此,有關楊家將的戲劇不斷出現,到最後,就連十二個寡婦、燒火丫頭、護院管家都上陣了,意淫到此終於達到了高潮。

也許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像楊家將這樣描寫抵禦異族並戰勝的作品會在異族的統治下大量出現。元朝統治者漢化程度不高,說他們對這些東西不太懂、不太感興趣倒還說得過去,可清朝統治者漢化程度可是很高的,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就最喜歡聽京劇了。

這就涉及到楊家將故事中裡核心要素:愚忠。

每次看《楊家將》,我心裡都說,這楊家將可真招人稀罕。國傢什麼時候有事,保準立馬站出來,而且還特好使,去了就馬到功成,凱旋班師,真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完事了還不爭功,不要賞,既有千里馬之能,又有老黃牛之忠,最終只要皇上說一句“楊家真乃忠臣也”,就感激涕零,山呼萬歲,一切都滿足了。在《穆桂英掛帥》中,穆桂英認為宋王有事時想起楊家將,沒事時丟在腦後,流血受累的是楊家將,領功受賞的別人,心有怨氣,不想再為宋王爺賣命了。佘太君則說,咱們楊家將是忠臣,是忠臣就得如此。可見,不僅別人稱讚楊家將是忠臣,就連楊家將自己也自認為是忠臣,就應該樂於奉獻,甘於犧牲。“忠臣”已成為楊家將的精神支柱、精神寄託,安身立命之所在了。“忠臣”做到這種地步,別人想不讓他們“忠”都不行了。你說,這樣的臣子上哪裡去找?哪個皇帝不希望手下都向楊家將學習,都變成楊家將,有困難就上,有利益就讓。如果天底下人人都如楊家將一般,那皇帝老兒還不偷著高興死啊。如此一來,他皇帝老兒江山不就鐵桶一般,萬年永固。你說,他能不大力宣揚楊家將,提倡“楊家將精神”,號召全國人民學楊家將嗎?

這就是四郎、八郎的悲哀,更是梨花、桃花的悲哀。

正是:

三關排宴佘蕭會

木易原是楊門人

十年駙馬南柯夢

桃花香殞怨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