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下的網絡課堂


舉國上下全方位網絡課堂的展開是一次在特殊時期下催生了特殊的現象,當然,它亦承載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國家教育事業的巨大使命。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課堂涉及的不僅僅是教育者一方的力量,所以它不僅對於老師來說是一項挑戰,對於家長、學生、技術支持等各方面力量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驗。拋開學科差異,從狹隘的教育過程來分析此次線上教學,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體理應成為我們重新認識和反思的重要因素。

生活教育下的網絡課堂

生活就是一場大課堂

對於教育者來說,這次網絡授課的教育者群體覆蓋了老、中、青三代教師,不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怎麼樣,這一里程碑式的現象都把教師推向教育活動的風口浪尖,不管是“十八線主播”的調侃,還是傳統教師華麗轉身的讚揚,這都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了一個醒,信息化教學水平是必須提升的,我們必須主動擁抱和融入互聯網時代,武裝自己的教育夢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捍衛自己的教育初心,以孜孜不倦的貢獻於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教育事業。

生活教育下的網絡課堂

教育信息化趨勢不可逆轉

從受教育者角度來看,我們的學生群體依然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或者說更加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當然這個重要性不應侷限在在課堂生成的過程中,它存在於且確實體現在網絡課堂的每一個環節。甚至於說,沒有學生的有效參與及學生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的網絡課堂是不成立的。當然這就為學生的自律性和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受教育者所在的原生家庭分擔著特殊環境下生成的教育壓力。更高的要求也好,巨大的壓力也罷,這對於中國人而言,尤其是在困境中把眾志成城的決心發揮的淋漓盡致的中國人不會被忽如其來的暴風驟雨所打垮,事實如此。

生活教育下的網絡課堂

網課環境下對於學生的自律性要求越來越高

教育介體不再是傳統的課本、黑板、教室……,網絡空中課堂的同樣具備網絡的虛擬性,教育者對於課堂生成尤其是對受教育者的學習效果的把控並不能如實體課堂的有效和精準;此外,現有的大數據判斷多是事後分析,並不能實時在線得以有效直觀的呈現。這就為互聯網技術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考量和要求。由於特殊環境下的教材獲得受限,知識內容的全面呈現和知識的有效獲得等都為當下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革新要求!

生活教育下的網絡課堂

生活化教育體現的愈加充分

總體來看,再一次印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場無聲的全民戰爭,再一次引發了我們對於教育的重新思考,不要把教科書當成我們的全世界,而要把全世界當成我們的教科書,只有從生活中不斷的汲取營養,才能不斷審視自己、豐盈自己。教育過程當然脫離不了這一定律,向生活學習是鮮活生命的源泉和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