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价格歧视”来告诉你双十一的套路

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Jet 与编程】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原文发布于自己的博客平台【http://tsbay.jetchen.cn/#/kp/price-discrimination】


背景

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演变为了中国标志性的“购物狂欢节”,买家以低价购得心仪的商品,商家以降价的方式获得了更大的销量。

其中的经济学理论,就涉及到本文介绍的名词“价格歧视”。

换言之,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在向不同消费者提供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时,收取不同价格的现象。

在解释价格歧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我们先看张图:

用“价格歧视”来告诉你双十一的套路

图上我们看出,价格和需求是反比的,意思是,正常情况下,商品的定价越高,销售量就越少。反之,定价越低,销量就越高。

假设,当我们以价格 P1 来进行销售的时候,销量是 Q1,见下图:

用“价格歧视”来告诉你双十一的套路

从上图中可见,此时的销售额是 P1*Q1,成本是 P0*Q1,所以利润是:(P1-P0)*Q1,即图上面的黄色斜线区域。

再来,现在的定价是 P1,但是有些人的购买力呢,是不计较价格的,即高于 P1 的,所以在这些人的眼中,他们会觉得自己赚了,因为他们以低于心里预期的价格来购买了产品,所以,觉得自己赚了的部分,我们就称之为 消费者剩余,见下图红色斜线部分。

用“价格歧视”来告诉你双十一的套路

再来,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他们是愿意以成本线以上的价格来购买商品的,但是无奈现在的定价是 P1,即高于他们能接受的价格的,所以,这部分称为社会福利损失,见下图绿色斜线部分:

用“价格歧视”来告诉你双十一的套路

所以,作为一个商家,最理想化并且是最大化收益的情况,肯定是上面的 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绿色区域,所以此时就涉及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正文内容——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

由上文可以看出,价格歧视其实就是一种价格差异,即视情况而划分不同的价格来进行售卖,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价格歧视一般分为三级,即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

降维简单解释,就叫“杀熟”。

一级价格歧视,是假定生产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任何数量的任何产品可以接受去支付的最多货币量,并据此进行产品定价的行为。

通过一级价格歧视,生产者就可以获得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所以说这种情况是最理想,并且是最完美的。

诚然,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发生。但是现在呢,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各大平台会根据消费者的搜索次数、出行欲望、对APP的依赖程度等消费画像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从而匹配最优定价,这其实就是一级价格歧视的现实事例,这种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

杀熟」现象,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又称数量歧视。

降维简单解释,就叫“第二份半价”。

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需求曲线分成了几段,然后厂商根据购买数量的不同来确定价格,厂商可以获得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剩余。

其实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价格歧视,比如常见的:第二杯半价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又称分类歧视。

降维简单解释,就叫“老人免费,或者说给予优惠券行为”。

也就是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我们举三类例子:

  1. 身份证件:比如景点门票,学生是享受半价门票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既可以保证定价不必太低从而保证一定的利润,又可以以一定的优惠来赚取低消费群体的价值,即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2. 产品差价:很简单的例子,以目前的新款 iPhone 为例,低端产品 iPhone11 的售价为 5000+,而高端的产品 iPhone 11 Pro Max,其售价则为 10000+,可见,价格相差了一倍,但是顶配相对低配而言,提升的那些配置值 5千元吗?答案是否定的,即显然是严重溢价了,但是这种产品差价的策略却保证了各种消费者都能够选购到心仪的产品,那么它的社会福利损失将会非常低。
  3. 时间成本:此时来到了我们的标题内容,就是双十一的套路。双十一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呢?其实这是一场无限压榨社会福利损失的行为。因为消费行为不受价格因素影响的那部分人,其实不是双十一的主力军,顶多是来凑个热闹,因为即使没有优惠,他们也会购买产品;而有一部分消费者,他们的时间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他们会花数周的时间来进行比价、赚优惠券等,从而降低定价以达到自己的心理价位。所以说,双十一活动的参与者只有两类人,一类就是时间成本相对较低的消费者,另外一类就是纯属凑热闹途乐呵的消费者。
用“价格歧视”来告诉你双十一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