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生命的螺旋方式》十六:让梦想飞

刘进潮的非遗传承人身份责任意识非常强烈。做为一位经历了许多年艰难摸索的民间艺人,刘进潮一直以来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在他当下面前越来越宽敞的道路的时候,并没有一丝改变。他没有坐等保护,而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加速的努力状态。自2010年开始,做为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进潮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区各级政府组织举办的非遗保护、传承、社会宣传等各类活动,他先后参加了由山东省济南市、枣庄市分别承办的中国第一届、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及以后又陆续举办的第三届、第四届非遗博览会。与此同时,他牢记非遗传承人职责,主动配合参加了省、市、区各级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各种传承、普及工作,长期在山亭、市中和滕州的相关学校开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最近甚至按照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安排,先后走进济南、临沂、淄博等地的学校、社区,传承民俗文化和泥塑技艺。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后,他集中参加了省文化厅组织举办的泥塑、陶瓷艺人培训班,走进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优秀非遗传承人普及讲座活动,他以枣庄泥塑传承人的身份在省城非遗大课堂讲起了课。与此同时,他用手里的泥塑技艺为公益事业服务,参与创作了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等红色文化基地红色抗战雕塑公益展系列作品。最为直接的是,刘进潮动员自己的两个儿子加入传承者队伍。其中,二儿子目前已经成为专职枣庄泥塑“泥人刘”传人,并且在一个景区独立开起了自己工作坊。大儿子有自己的理发店,但是业余时间跟着刘进潮学习泥塑彩塑,特别是刘进潮活计忙不过来的时候,大儿子也能全力靠上协助工作。

正是他这样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各种公益展示活动和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他自身以及枣庄泥塑的社会影响力也极大提高。

2018年1月20日晚上七点左右,刘进潮的微信上收到雕塑家李怀杰教授的一条信息,问他:“你是在枣庄吗?”

刘进潮马上回复,告诉李教授自己正在山亭的家里。

通过交流,刘进潮知道李教授已经来到了枣庄,正在枣庄甘泉禅寺会友,想见一见他。刘进潮知道李教授以为他是枣庄人,应该很方便。当时天色已晚,刘进潮远在七十里之外的山亭,路况也不好,刘进潮就与李教授约好第二天一早赶往枣庄去与李教授见面。

刘进潮在讲述这的时候说,没想到李教授到枣庄来能想着与他联系,所以内心颇有些激动。第二天一大早,就与李教授再次联系,确认他仍在甘泉寺,就马上驱车赶了过来。

因为刘进潮内心里埋藏着一个希望,已经一年多了。

2016年11月,山东省文化厅在山东艺术学院举办了山东省泥面塑艺人培训班,年届50岁的刘进潮带着他的二儿子一同参加了那一次的培训,成为全班60多人当中的唯一父子同学。对于这期培训活动,山东省文化厅官网做了报道:

之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在济南开班

(http://www.sdwht.gov.cn/html/2016/gzdt_1012/36861.html)

10月11日上午,由文化部、教育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培训的学员来自淄博、枣庄、临沂、潍坊、济宁、聊城等地,60多名学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学习。培训课程秉承“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原则,结合理论和实践,积极做好教学组织。课程体系涵盖三个版块:一是人文素养教育版块。包括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讲座、民艺学、民俗学、风格鉴赏等通识教育课程。二是调研实践版块。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和创意企业、集团公司的调研考察、鉴赏与感悟等实践类课程。三是创意实践应用版块。包括传统装饰纹样、创意图形表现技法、陶瓷烧制技法实践、应用技艺衍生品开发等综合运用课程。力图通过这些课程版块的学习,普及非遗文化知识、强化非遗传承理念、提升传承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传统工艺资源的设计创新转化,挖掘传统工艺产业发展潜力,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同时,获得新的生命力量。

目前我省共有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等2个国家级陶瓷烧制技艺项目。共有日照黑陶烧制技艺、东昌澄泥烧制技艺、齐村古陶窑建造技艺、薛家窑泥陶烧制技艺等6个省级陶瓷烧制技艺项目。共有省级以上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3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陶瓷烧制企业或家庭作坊1600余户,产值200多亿元,安排就业16.5万余人。通过这次培训将进一步提高我省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群的文化修养、美术基础、设计意识、市场意识,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发现生活之美、传统工艺之美,更好地将美带入作品,带进生活,必将对我省陶瓷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之二:山东艺术学院组织泥面塑学员参观考察省博物馆、省美术馆

(http://www.sdwht.gov.cn/html/2016/gzdt_1230/37937.html)

2016年12月24日下午3点,山东艺术学院第四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泥面塑技艺培训班”结业作品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省文化厅非遗处、省文化馆、山东艺术学院有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等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全体学员,社会人士及媒体记者出席了开幕仪式。

李国琳副厅长在开幕式上讲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文化管理部门、高校、传承人等要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结业展以“仙猴献瑞,金鸡报晓”为主题,100余位学员的作品在此展出,作品表达了学员们迎接新岁、祝福国运昌盛、渴望岁岁平安的美好心愿。结业展遵循“以点带面”设计原则,重点突出“琉璃烧制工坊”、“仙猴献瑞”、“国运昌盛”三大板块。“琉璃烧制工坊”组图版块以泥面塑技艺艺术再现了山东淄博博山琉璃烧制工作的场景,是不同非遗项目之间跨界融合的尝试。“仙猴献瑞”版块,是由500多只猴组成的大型装置。“国运昌盛”版块,在特意制作的“太湖石”展架上,人物、动物、仙桃等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既有古色古香的雅致韵味,又不失简洁硬朗的现代感。

文化部2016年正式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全国共有57所院校参与此项工作。山东艺术学院自2015年试点培训以来,目前共完成了剪纸、草柳编、面塑、琉璃烧制、泥面塑等五个非遗项目共计六期的培训班,培训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3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是在那一次省里的培训班上,李怀杰教授为刘进潮他们讲过一堂课,刘进潮听的津津有味,内心里就萌生了要单独拜师的念头。

在甘泉寺,刘进潮不但见到了李怀杰教授,同时也见到了甘泉寺住持惟正禅师。这显然是刘进潮的意外之喜。当然也没有想到他的梦想会因为甘泉寺之行惟正禅师的推动而更进一步接近实现。

虽然是短期的培训学习,刘进潮仍然把在家里养成的晨练的习惯带了过去。每天早晨,他会喊着同班的同学到操场上去晨练。虽然其他同学们没有他那样高的情致,往往坚持不了两天,能够长期坚持的只有刘进潮一个人。我想,更主要的是因为刘进潮有一种充分享受大学校园生活的内心动力。每天早晨看到操场上那些年轻的面孔,刘进朝的内心里也重新涌动起青春的朝气。只经历过初中阶段学习的刘进潮十分庆幸自己此生竟然还能有机会再进大学校园,因此,在培训期间,他表现得如饥似渴,无论是课堂内外的一切新鲜事物,他都充满了兴趣。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培训班马上就到了准备结业的时间。学员们都忙着创作成果展作品,参加毕业典礼。刘进潮有心,毕业典礼那天,专门给李怀杰教授发了一个短信,感谢李教授为他们传授的知识。李教授很高兴地回复了他,并邀请他有时间的话可以到他的办公室里去,再聊一聊。

刘进潮肯定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他挤时间来到李教授的办公室。在李教授的办公室里,李教授对刘进潮的学习和创作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刘进潮跟教授就有了一段关于继续专业学习的交流。

对于省文化厅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由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分别都有自己为了谋生而从事的职业,脱产一个月到济南去参加培训,对于许多人来说勉为其难,何况,这其中还有许多人自以为技艺养生足够,对继续学习动力不足。以我个人的经验,组织发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省里参加培训,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

刘进潮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但自己克服重重困难挤出时间保证参加培训,而且还带着已经传承了泥塑手艺并单独在江苏某景区开了工作室的二儿子一起参加。对于与泥塑有关的新知识学习,刘进潮不用动员,有困难也会自己克服。

原来,接到参加培训的通知时,刘进潮确实为难过。他当时正在峄城区底阁镇的杨家祠堂为“杨家将”塑像,按照合同,工期正紧,需要加班加点紧张施工。刘进潮为了参加这次培训班,他每天晚上加班,夜以继日,确保塑像施工能够提前完工。虽然为塑像加班在刘进潮是常事,但是这一次不一样的,是为了挤出时间到济南参加培训,动力不同。

在甘泉寺与李教授聊天的期间,刘进潮终于鼓起勇气向李教授提起了拜师的请求。李教授显然对此很慎重,以玩笑的方式讲了一则故事:“十八层地狱两个人正聊天,突然感觉底下有人拿杆子捣他们脚下的地板,他们很惊讶,就向下问:“你是谁?怎么跑十九层地狱去了?”

底下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老师,误人子弟被罚十九层地狱来了。”

在场的人都笑了。刘进潮明白李教授是在讲一种道理。果然,李教授在人们笑过之后,对刘进潮说:“无论是拜师还是收徒弟都不是轻易要决定的事。需要考察一些时间,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也都要了解。”

看到刘进潮在沉思,李教授就又说:“你要拜师,拜好三个人就行了。一是佛教拜佛祖,道教拜老子,儒家拜孔子。你在心里拜他们,学好他们的东西就什么都有了,别的老师就都不用拜了。”

惟正禅师看出刘进潮是真心拜师,心存善念要尽力促成此事,就笑着接话说:“拜师是好事,你们在甘泉寺这个佛地结了善缘,我到时为你们做证。”

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也是行文至此,我才真正明白半年以前刘进潮在他们薄板村的大路口,仿佛是无意,现在看来是早就有意的,当时他问我:“你看我能不能学习学院派的东西?”

我的耳畔清晰地响起刘进潮给我描述他在山东艺术学院参加培训的那一个月里的心情时的娓娓倾述,话语里自然流露出的对于大学校园生活的无尽渴望。

我就又想起刘进潮告诉我的,他当年做为村里两个考上高中的学生,而不得不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时的郁结神情。我清楚地记得,刘进潮被动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有许多理由,但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刘进潮告诉我说:“我不再继续上学,是为了不让母亲继续因为支持自己上学而继续受父亲打骂。”我记得他当时还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谁也阻止不了我上学的决心!”

母子连心。逐渐成长的刘进潮在十八岁时只因为心疼母亲而主动选择的,其实是一次被动放弃。

这一事实在今天有了证明。

刘进潮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克服困难积极去参加培训。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承担班级责任,踊跃参与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互动,更是主动的与仰慕的老师接近,直白表露自己渴望拜师求教的心情。

一切仿佛回到了三十几年前的原点。

原来,如今已经年届五十的刘进潮与当年那一个十八岁求学若渴的青年人怀有的,是一个一样的人生梦想。

就在本文修改至今天2018年6月29日的时候,刚刚微信上刘进潮又发过来一则消息,竟然是他今年再次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培训班以后,给任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老师要邀请刘进潮参与他们的艺术基金项目的。

经历过三十多年曲折坎坷之后,五十岁的刘进潮依然在为放飞十八岁时拥有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刘进潮独有的螺旋上升的生命轨迹。

这种轨迹,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张力。

仿佛是回到原点,其实是在顽强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看到了刘进潮的梦想的轨迹,也是这样一种螺旋向上方式。

我也看到了刘进潮放飞梦想的意志和决心,也是这样一种螺旋向上的力量。

我的这篇文字就要划上句号了。刘进潮如果会划句号的话,我想,五十年前开始的这一个篇章,句号圆满。关键是另起一个新的篇章,如何写好新的开篇,如何写好更多的辉煌。

在此,我们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