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高敏感者》|內向不是“缺陷”,“接納”自己才是關鍵

“相信你的力量,而非運氣。”

——普布里烏斯·西

我孩提時代就被人稱為性格“內向”,喜歡迴避眾人的目光,躲在陰暗的角落;不喜歡錶現自己,不喜歡長時間呆在人多的場合,那會讓我莫名心慌,甚至疲憊不堪。

後來,我發現自己很敏感,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件事發生完後,我會使勁反思自己,到底哪裡出錯,我怎麼又做不好。我無形中把自己置身於受害者的角色,祈求外界的關懷。也許是原生家庭的緣故,我在家是老小,排行第四,時常被家人忽略,我只能從他們的眼神判斷自己是不被重視的,為了找存在感,我表現出來的往往是討好和刻意迎合,我總是主動做家務,引起父母的關注,表現出一副懂事的樣子。

如今,結婚生子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更發現,我的內向及高敏感,是我過不去的“坎”。我太在乎別人的感受,不懂得拒絕,總是順著別人的意願,儘量滿足別人的需求。我感覺自己很累,心理承受力也達到了極限。

所幸,我讀到了《內向,高敏感》這本書,它就像一道曙光,照進了我內心中最陰暗的角落。我似乎看見自己因為恐懼,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砌起了一堵堵有形無形的牆,它壓抑著我內心的渴望成長的那股力量。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自己內心空間一下開闊了,我試圖拆掉思維裡的那些牆,讓自己自由呼吸。

《內向,高敏感》這本書是由西爾維亞·洛肯所著,他是語言學博士,企業培訓師,他對性格領域獨具慧眼,後來他專注於研究內向心理學。本書是內向者的行動指南,讓你認清自己的性格缺陷,清空內心,真實看待自我。這本書幫助你發現併發揮自己的優勢,還會教你如何攻克那些讓你筋疲力盡的難關,如何在保持自我和適度改變之間保持微妙平衡。


《內向,高敏感者》|內向不是“缺陷”,“接納”自己才是關鍵


內向高敏感者為何“劫”數難逃?

內向的人之所以不被人看好,是人們只看到他的陰暗面,並把這個當做他們的“標籤”來定義。比如對方不愛說話,沒膽量,沒自信,一旦貼了負面標籤,內向者會陷入自我否定的陷阱無法自拔。細看內向者的“短板”,如果他們敢於挑戰,就會迎來無限生機,這也是他們需要改變的地方,每一個事物的好壞兩面都是相對的,可以互為相轉換,作者從十幾個方面列舉了內向者的優勢和劣勢,我從中選取四個較明顯的特質,供讀者參考。

1. 過度謹慎VS恐懼

謹小慎微是一個人難得的優點,我們能仔細評估風險,並根據風險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在工作上的謹慎也讓我受益匪淺,一個單據,一份報表中的每一個數據都逃不過我的法眼,讓我極少出漏洞。

也因為謹慎,讓我自己不夠自信,總擔心出錯,一道工序我反覆檢查,一個數據我反覆確認,這種不自信成了我的“絆腳石”。

作者提出練習相信自己,拓寬自己的心理邊界:

第一,有意識的瞭解自身價值。第二,信守承諾,說話算數。第三,當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就更加信任自己,利用自己的資源挖掘自己的價值感。

太過謹慎就是低能量的表現,做人做事未免畏首畏尾,缺乏探索和冒險精神,就會滋生恐懼。面對恐懼的處理方法:首先,深呼吸,能暫時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其次,直面恐懼不壓制不逃避,坦然面對。再次,改變信念把消極因素化為積極因素,變消極期待為積極期待。比如新員工總擔心被辭退,這時就會莫名害怕,接納自己的焦慮,想我只要盡力了,就不在乎結果,當你把關注點放在過程中,尋找樂趣,就會遠離不必要的擔憂。


《內向,高敏感者》|內向不是“缺陷”,“接納”自己才是關鍵


2.高度專注VS注重細節

專注力是一種長時間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事物的能力。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具備專注力,相對於外向者而言,他們不容易分心,不會被外界事物打擾

內向者一旦做出決定,就會持續專研。它是一種高效率的腦力勞動,當我們身心合一,專注某件事時,就會進入“心流”狀態。內向者告訴我們專注帶來的好處:

我們關注現在,關注當前對成功來說必要的事情,但這不利於長期目標的實現。我們對未來的專注不夠,因為我們總要等到眼前的需求滿足以後才想起未來,最理想的狀態是既可以過好當下每一天,也可以實實在在地關注未來。可見,專注力直接決定我們行為方式。

此外,人之所以無法專注,源於不會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刷抖音、刷微信、看朋友圈、打電話,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會阻斷日常工作。正確做法是把這些“小打擾“打包處理,每天在固定時間看社交軟件,打電話,縮小沒用的交際,不必每條信息都回復,勇於給自己留空擋。

高度專注會讓我們太過於注重細節,把時間浪費在細節中,導致事情進展緩慢。任務繁多時,我們會被細節打岔,而忘記了行動的目標,造成不必要的拖延。

3.自我探索VS自我否定

自我探索能幫助我們構建自己的內涵,所謂內涵就是經過內化的知識庫。內向高敏感者善於思考並完善自我價值觀,並以此指導生活,他們追求真相,力求真實的活著。他們通過思考和比較決定方向,讓那個外在跟隨內在變化,達到知行合一。內向者有本真的自我,面對挑戰,會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有覺知的活著,給周圍人帶來勇氣。

尼克﹒胡哲是澳大利亞演說家,他天生沒有四肢,儘管身體殘疾,父母沒有放棄他,父親教他用“小雞腳”打字,母親給他發明了專用的寫字裝置。

學生時代,他飽受同學的嘲笑,幾度想在浴缸裡溺死,都沒成功。後來,憑藉頑強的毅力,他被拒絕52次後獲得了推銷自己的演講機會,開始演講生涯。2003年獲得財務學雙學士學位,隨後出版勵志方面書籍,創辦“沒有四肢的人生”非營利組織,在五大洲25個國家,舉辦1500場勵志演講。

尼克﹒胡哲之所以受到眾多人的追捧,在於他敢於挑戰自我,他教會人們樂觀看待生活中的苦難,每個困難都是自身成長並學習的機會。他不斷完善價值觀,本真的活著,綻放自我,在多年的磨練中,具備了堅韌的心智,這些精神上的素質彌補了身上的缺陷,他超越了大多數人,讓數以萬計原本消極對待生命的人,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尼克﹒胡哲因為身體殘疾,性格自卑、抑鬱、敏感,應對外界是逃避心理。慢慢的,當他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時,不在向外索取時,他學會重新調整自我,坦然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反覆自省,從內在激發出生命的能量,並把這種能量由內而外轉化為他的驅動力,他的人生由此開掛。

作為內向者的我,很長一段時間,心情鬱悶,總是活在低能量狀態無法自拔,經常被性格外向的姐妹拿來比較,這種比較會讓我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總覺得自己沒別人優秀,也越來越貶低自己,甚至不喜歡自己。當我進一步反觀自己內心時,我發現自己希望被人看見和認可。高敏銳的覺察力,讓我做出調整,探索自我。我不斷尋找自我,彌補性格缺陷,我試著結合自身經驗,讓自己看上去外向,結果我深入研究發現,我沒必要變得外向,我需要深入的瞭解自身的性格,並把它變成優勢。“做自己”是我唯一的出路,我的能量是從內汲取的,我努力改變自我,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從此我不再糾結,瀟灑的做自己。

正如維爾哈倫所說:“生活就是用鬥爭、探索、操勞的火燃自己。”


《內向,高敏感者》|內向不是“缺陷”,“接納”自己才是關鍵


4.安靜VS被動

實際上所謂內向高敏感者的優勢就是內在的安靜,進入內在安靜的人更加鎮靜、清醒,內心更穩定。外在安靜為內在安靜提供理想條件,如果我們能由內而外做到身心合一,就能進入“超我狀態”。

安靜能幫我們把日常事務按優先等級進行劃分,我們更容易把注意力用在重要事情上,專注和內涵只有在人“靜”下來時才有效果。佛家說:“靜能生慧,慧能生智。”

安靜的內心需要遠離外部嘈雜的環境,包括外界的干擾比如手機,電視,等電子設備。他們會讓我們內在導航系統混亂。而遠離干擾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藏起來,親近自然。悠閒的狀態給予我們空間,讓我們能停下來仔細觀察、體會、塑造生活,有意識的清空大腦,尋求安靜,就能看到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太過靜的人容易走到安靜的對立面被動,這是一種低能量狀態,被動的人內心並不平靜,他們容易被外界勾走,總是定不下心。被動是無力的、懶惰的、執拗的、膽小的、遲鈍且麻木,不主動,也不尋求改變,這種“舒適的痛苦”對內向高敏感者極具挑戰。

梁朝偉就是典型的內向高敏感者,他榮獲過一個戛納影帝,三個金馬影帝,五個金像影帝。雖然他獲獎無數,但是他不喜歡人多的場合。每次參加頒獎典禮之前,他都緊張的抓住劉嘉玲的手,滿手都是汗。有一次,他接受採訪時說過,自己是個很被動的人,不喜歡社交,那會讓他緊張而不自在。他只有在演戲時能全身心投入,在生活中不喜歡和陌生人有交集,喜歡安靜舒適的生活,更喜歡一個人獨處,當他靜下來時欣賞天空變幻莫測的雲朵,水中游動的魚,這些讓他心情舒展。

真正懂得安靜,欣賞安靜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強者,不被安靜所困,從心底釋放自我,展示真我。


《內向,高敏感者》|內向不是“缺陷”,“接納”自己才是關鍵


內向高敏感者獲取美好生活的四個階段?

內向高敏感者喜歡穩定,舒適。可是外界在不斷變化,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工作上的調動、孩子的學業壓力、家庭的重任,這些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情一直牽動著我們敏感的心,迫使我們克服恐懼,做出改變,是維持現狀還是接受改變,從本心出發才是根本。

第一階段:找到壓力點。試著問自己兩個問題:是什麼讓自己不舒服?你對目前生活有什麼不滿意?比如我自己的孩子快要中考了,我就特想讓孩子讀個好高中,但孩子成績又一般,我的焦慮告訴我,我必須改變。因為我對孩子的焦慮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感受,我有會問自己:我到底在擔心什麼?我需要作出什麼努力,是維持現狀,還是幫孩子重建信心?我一遍遍問自己時,我找到了壓力點。

第二階段:利用判斷力,尋找關聯。一想到孩子的未來,我就莫名不安,總想讓孩子有個好的工作,好的未來。於是,我就萌生了學習家庭教育的念頭,孩子正值青春期,用傳統的教育顯然不合適。打罵、 指責、說教只會讓孩子更加遠離我,有種壓力迫使我做出調整,一想到由於教育不當引發的教育悲劇時,我就感覺力不從心,渾身不適。

第三階段:跟著感覺走。此時我反觀自己的感受:“什麼能給我帶來快樂?”、“我渴望什麼?”、“我的夢想是什麼?”“我在什麼時候最舒服?”。我的情感指南指引我認真對待自己的感受。當我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有了答案:我希望孩子幸福,我渴望孩子過上美好的生活,孩子只要開心比什麼都重要,孩子有自己的追求我就更舒服。顯然,我這樣想時內心通透了許多。

第四階段:做出決定。既然逼迫孩子考好的高中不是我本心,我需要退回初心,想想我能不能做點什麼,讓孩子內心舒展的辦法。於是乎,我決定做一個母親該做的事情,照顧好孩子,做好一日三餐保證他營養跟上,接著,我要搞好親子關係,拉近和孩子的距離,觀察他內心的需求,同時我警告自己,要以身作則,在精神上鼓勵他,提供給孩子抱持性成長環境。此外,學習好家庭教育,做一個足夠好的母親。

長期的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投入很多能量。想改變的人,需要遵守“堅忍不拔”和“認真負責”兩個原則,這都是內向高敏者的優勢,做起來不難。它指引著行動的方向,堅定地走下去,就能到達目標點。

對於內向高敏感來說尊重自己感受,尊重家人的內心需求,用全新的方式對待自己和家人,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每天進步一小點,比突如其來變化容易的多。


《內向,高敏感者》|內向不是“缺陷”,“接納”自己才是關鍵


結語:

細細回想,那些不開心的劇情總是困擾著我:兒童時被家人忽視、成家立業後還要刻意迎合別人、不能做自己、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這些感受,曾經一度讓我心力交瘁,我根本聽不見自己內心,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

當我真正看懂了自己,改變,才悄然而至。

我反躬自省,發現自己的心智模式還是不成熟,我在消耗自己。我現在需要從內在世界汲取能量,做自己喜歡的事,熱衷於寫作,通過書寫,可以把積壓在心底的各種情緒釋放。書寫讓我親近真相,瞭解自己的情緒,並與之對話。當我安靜下來,接納自我,撫慰這些傷痛時,內心收穫了平靜與安詳。我相信自己的內在力量,堅持自己的觀點,哪怕逆風而行。

原創:空色DE風琴,未經許可,禁止搬運,抄襲,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