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馬鈴薯晚疫病偏重發生,湖北、重慶可能大流行

春馬鈴薯晚疫病偏重發生,湖北、重慶可能大流行

4月14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春馬鈴薯主產區7個省(市)的測報技術人員對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趨勢進行了網絡會商。根據馬鈴薯品種抗性、田間菌量和未來天氣條件等影響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春馬鈴薯晚疫病總體偏重發生,湖北西部、重慶東北部和東南部等地局部大流行風險高。

一、發生趨勢

預計馬鈴薯晚疫病在西南及武陵山區等春馬鈴薯產區總體偏重發生,其中湖北西部、重慶東北部和東南部等地局部大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1370萬畝,發生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見表1)。

春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湖北、重庆可能大流行

二、預測依據

(一)田間菌源量偏大

3月以來,各地陸續始見中心病株,大部產區比去年偏早10-20天,重慶偏早40天以上,雲南、貴州偏晚2-7天。據中國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監測,截至4月14日,76個監測點發生3代及以上侵染,佔所有監測點的19.6%,比去年略增0.2個百分點。當前馬鈴薯多處於苗期,晚疫病發生面積39.13萬畝,同比增加82%,各地平均病田率為2%-20.5%,平均病株率為0.2%-10%,重於去年同期,貴州赫章、雲南箇舊、重慶豐都等地最高病株率達17%-64%。

(二)馬鈴薯品種及種植方式有利於病害流行

春馬鈴薯主產區7省(市)主栽品種佈局沒有明顯變化,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比例超過70%,品種抗性整體較差。西南及武陵山區馬鈴薯多垂直種植,生育期差異大,致使馬鈴薯易感病期拉長,且部分地區單一品種集中連片種植,有利於馬鈴薯晚疫病流行為害。

(三)氣象條件對病害流行有利

據氣象部門預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春馬鈴薯主產區氣溫正常或偏高,降水正常或略偏少。但西南及武陵山區馬鈴薯主產區多為山區和丘陵地區,多霧多露、日暖夜涼的高溼天氣,有利於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流行。

馬鈴薯現蕾至花期是易感病期,此期一旦遇到適宜天氣條件,馬鈴薯晚疫病將迅速擴散流行,造成嚴重為害。各地要做好田間調查監測,充分發揮馬鈴薯晚疫病實時監測預警系統作用,及時預報預警,指導科學防治。

春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湖北、重庆可能大流行
春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湖北、重庆可能大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