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過去的2019年,啟動已有5年的新高考改革進展頗為不順。先是改革計劃中的安徽、四川等十省份宣佈延緩啟動新高考改革,接著是山東模擬選科的結果當中,物理科遭棄選惹爭議,後又是浙江高考英語“加權賦分”事件引發的高考公平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把新高考一次次推上風口浪尖,公眾的質疑、拷問和抨擊洶湧而至,甚至有人用種種陰謀論來揣測新高考改革的初衷,還有新高考改革按下了暫停鍵或將取消等傳聞。可謂眾生喧譁,真真假假。譁眾取寵者、人云亦云者、以訛傳訛者均有之。普羅大眾也如霧裡看花,糊里糊塗。我個人認為,有必要對新高考改革進行系統認識和理性追問,以期達到撥雲見霧、抵達真實的目的。故此,我以微課的形式,來幫助各位老師同學,從各方面來梳理關於新高考的種種疑惑和問題。那今天作為開篇,就跟大家聊一聊新高考的前世今生和直到如今以來它的蹣跚前行。

新高考改革是當前教育的高頻詞彙,每個人嘴裡都能說出這幾個字。但是究竟什麼是新高考改革呢?

記得前幾年農村有一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為什麼稱之為“新農合”呢?原來在人民公社時期,就有過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新”為前綴,是為了與舊有的類似制度相區分。同理,新高考改革的“新”也是這個意思,原來的高考改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過這次高考改革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改革。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在普通公眾的眼中,所謂新高考改革,簡單的就是考試科目由原來的文理分科,改為採用3+3模式還是3+2+1模式,或者3+1+2模式?這樣理解新高考改革,太過於狹隘。

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新高考改革,最初源於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公佈)。在這份文件中,對於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了全面、系統、明確的部署。新高考改革則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或者說這場宏大的教育體制改革是以新高考改革為切入點來推動的。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真實意義的新高考改革,其原名應該叫做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8月29日,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新高考改革正式啟動,它包括考試(科目和模式)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兩個方面。目前的改革主要侷限在考試科目上的調整,也就是公眾熟知的考試科目3+3或3+2+1。而招生制度改革則非常緩慢,這也是給公眾造成錯覺的原因。

在這個問題的最後呢,我給各位家長和同學朋友們總結了一張圖,這樣應該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新高考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可以說,新高考改革自啟動以來,一直在質疑的聲浪中實行的,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這場改革的實踐者,同時,我的外甥也將參加新高考,是這場改革的見證者。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十八大文件《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於“考試招生”都說了些啥?文件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條目中寫道:

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任何的改革,其本質都是發現了現實中的問題和弊端,然後針對這些問題和弊端提出解決和改良方案。那麼新高考改革是劍指那些問題呢?主要有三大類:

一是針對現行學校教育中過重的應試教育傾向。考什麼,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展開。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試,教育的唯一成就感就是於以考試成績取得排名,學生評價和教學考核也都是強調分數為王,考試和分數以外的其他綜合素質嚴重弱化。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考很高的分數,但是缺乏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就是對應試教育的拷問。

二是針對一考定終身、人才評價單一化的弊端。一次考試就決定了人的一生,造成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高度集中,考試成績具有較強的偶然性。萬人一張試卷,以分取才,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不利人才的個性發展和多樣性。

三是針對高考的公平問題。目前的高考選拔制度,遵從的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也能被公眾普遍接受。但是這種公平,只是注重了結果的公平,而忽視了起點和過程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例如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他們的起跑線不一樣,用一個分數線衡量就有違起點公平。音樂天才,非要逼著他考物理,就有違過程公平。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此外,還有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和考試末分類等問題。十八大《文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思路。

針對問題一,提出“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校全面開科、全面育人,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針對問題二,提出“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外語科目一年多考”,“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實現尊重差異、多元評價、科學選才的目標。

針對問題三,提出“不分文理科”,給予學生多樣化的選擇;“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解決學區房擇校熱的問題,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

綜之,新高考改革是整個社會各項改革進入深水區後的一個必然,其初衷是為決教育領域長期積累的問題和弊端,出發點本身沒有問題,不過很可能是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又引發了新的問題,如果因此就對改革的初衷冠以陰謀論,顯然是不可取的。

新高考“新”在哪裡?“改”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