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蘭宮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佈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遊核心區。

1.五華樓

五華樓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時,曾經駐兵樓前。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被燒燬。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修了鐘鼓樓,其規模格局已遠不如南詔的五華樓。

桂殿蘭宮 大理古城

2、文獻樓

文獻樓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雲南提督偏圖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構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築特色。

桂殿蘭宮 大理古城

3、南城樓

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築,是大理古城的象徵和標誌。古城牆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遊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

桂殿蘭宮 大理古城

南城樓

4、北城樓

北城樓,又稱"安遠樓"。北城門又稱"安遠門"、"三塔門",始建於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門之一。城樓的屋頂採用了中國宮室建築中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築風格。

民族節日

  • 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始於唐朝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由傳統的廟會演變而成。大理白族自治州將"三月街"確定為民族節,其街期為七天,從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止,是白族最大的傳統節日。

三月街街場在大理市古城西城門外,街場佔地90畝。其主要內容是:進行物質交流;舉行規模宏大的民族體育交流活動和文藝表演活動;各少數民族美食品嚐的盛會。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三月街集白族歷史民俗、宗教、經濟文化交流為一體,對研究大理白族經濟文化、宗教發展史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桂殿蘭宮 大理古城

三月街

  • 繞三靈

繞三靈是白族為求雨祈福、祭祀本主而舉行的全民性的節日盛會。這一風俗有悠久的歷史,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蠻書》(863年)中就記載了繞三靈的早期形態,清代(1644-1911年)大理地方文獻中亦有明確記載,這一節日在白族鄉村傳承不斷。三靈,指位於大理三塔寺旁的"佛都"--崇聖寺、位於蒼山腳下慶洞村的"神都"--五百神王廟、位於喜洲東部的"仙都"--洱河祠。"三都"是繞三靈活動的核心區。

桂殿蘭宮 大理古城

繞三靈

  • 火把節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為期一天。大理的火把節,在神聖的儀式之後,肆意的"玩火",是對聖火的祝福。手拿一把火把,尺寸根據自己的體力自行決定。 大理古城的火把節,因為限制明火,一直以來都集中在古城之外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