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關於脂溢性脫髮最全的科普

脂溢性脫髮又稱早禿、頂禿等。它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引起的一種脫髮。多發生於成年男性,但近些年來女性患者人數有增加的趨勢。脂溢性脫髮分為兩類:乾性脂溢性脫髮和溼性脂溢性脫髮。

可能是關於脂溢性脫髮最全的科普

脂溢性脫髮

中醫對脂溢性脫髮的認識

脂溢性脫髮屬於中醫學“蛀髮癬”或“蟲蛀脫髮”的範疇,中醫學認為本病初起往往以血熱風燥為主,病久不愈,則可出現血熱風燥之症。此外,脾胃虛熱、循經上壅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發病原因

導致脂溢性脫髮最直接的關鍵原因在於脂溢性皮炎,皮膚中有些成分如油酸、亞油酸、角烯鯊等過量時對毛囊有毒性作用,導致毛髮中毒、枯萎、脫落。實驗表明,將含有這些成分的油脂塗到動物皮毛上就會引起皮毛的大量脫落。脂溢性脫髮與脂溢性皮炎有直接關聯的證據之一是,人體皮脂分泌與氣溫高低有關,氣溫越高皮脂分泌越多。故在夏秋高溫季節脂溢性脫髮就特別嚴重,在冬春季症狀會輕一點。另外,脂溢性脫髮與頭髮結構、遺傳、年齡、環境等因素也有一定關係。

臨床表現

患者以20—30歲的青壯年男性居多,往往有脂溢性脫髮家族史。女性也可發生,但較為少見。病程緩慢,發展、範圍、程度常因人而異,時好時壞,可持續多年不變,也可短短數年達到老年脫髮程度。脫髮常從前額兩側開始,逐漸向頭頂部延伸,頭髮逐漸變得稀少纖細,柔軟無力失去光澤。前髮際線從兩側後退,形成俗稱的高額。也有部分患者從頭頂開始脫髮。本病常發於頭部,鬍鬚以及其他毛髮不受侵犯。通常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發生脫髮。

乾性:症狀是整個頭皮不斷產生乾燥小鱗屑,呈糠秕狀,易於脫落。脫屑後皮膚輕度潮紅,伴有脫髮。溼性:成片狀油膩性黃色鱗屑痂,有滲液。頭皮瘙癢,胸悶、口苦、食慾不振,頭髮逐漸細軟、稀疏、脫落。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

用藥原則

西藥:主要是減少油脂、促進頭髮生長的藥物口服藥物有維生素B6、半胱氨酸、維A酸等,還可以外用米諾地爾和維A酸擦敷頭皮,可以減少脫髮,促進毛髮再生。務必在醫生觀察指導下用藥。

中藥:以涼血、潤燥、健脾、利溼為主要治療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