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陽運動有“良方”

春為四時之首。春季氣候逐漸轉暖,萬物復甦,翠柳如煙,自然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同時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因此應注意保健養生。早在我國古代就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認為春季養生必須順應春令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陽為首要原則。


養陽運動有“良方”

如何養陽呢?依據中醫理論,人體在春季時陽氣舒發,氣血調和,經脈鬆弛,較易發洩。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應該避免過度活動而損耗陽氣,提倡“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也就是說應以舒緩、低強度、小運動量的活動為宜。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風箏、盪鞦韆等,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遊。這樣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還能使氣血通暢、鬱滯疏散,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對中老年人來說,建議進行一些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具有一定保健養生功效的氣功功法。具體選擇何種項目應根據自身體質及興趣進行選擇,活動量以使形體勞而不倦、肌膚微汗為宜。下面具體介紹幾種養陽運動的方法:

養陽運動有“良方”

步行:慢走5分鐘後,再加快步伐,每次至少快走30分鐘。每天步行一個半小時左右,可分次完成。年老體弱的人,每分鐘走60-70步;長距離健行者,男性每分鐘走80-90步,女性每分鐘走70-80步;速度較快的,每分鐘可行120-130步左右。

跳繩:這是一項特別適合在春季進行的健身運動。從運動量來說,持續跳繩10分鐘,相當於跳20分鐘健身操或持續慢跑30分鐘的運動效果。

養陽運動有“良方”

盪鞦韆:這項運動不僅會給人一種輕鬆、愜意的感覺,而且非常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心血管、呼吸系統,對肌肉、骨骼等的功能也有很好的積極作用,除此以外盪鞦韆還能鍛鍊人的平衡功能。

放風箏:《續博物地》中記載人在放飛風箏時“張口而視,可洩內熱”。除此以外,放風箏還具有調節視力、緩解眼部肌肉疲勞、轉移心志等多重功效,對精神抑鬱、視力減退、失眠、健忘等疾病都具有一定的治療和改善作用。

養陽運動有“良方”

春遊:春季裡百花盛開,萬木吐翠,空氣清新,此時外出踏青,能消除整個冬季的沉重感,使人耳目一新,心胸開闊,神清氣爽。另外,春季適中的氣溫和充足的紫外線,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殺滅細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