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她寫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卻過著一地雞毛的慘淡


關於張愛玲,也許她的故事充滿了迷幻,讓許多人無法真正懂得。但她的名字卻是眾所周知。想起她,總忘不了那張塵封多年的黑白照片。穿一件舊色卻華麗的旗袍,昂著高貴的頭,孤傲又漠然地看著凡塵往來,那麼地不屑,那麼地無悲無喜,那麼地清冷,彷彿她早已經洞察世事,塵世間一切都與她無關了。

張愛玲:她寫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卻過著一地雞毛的慘淡


張愛玲就這樣,以她絕世孤高的姿態,出現在世間,她的全身帶著靈性,她的文字通曉世事。

在她韶華初好的時候,寫過這麼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該是怎樣明澈的女子,才能有如此醒悟。讓我不由地對這位天才少女更加好奇了,她就像一本古書一樣,第一眼給人不是很驚豔的感覺,但越往後面讀,越耐人尋味,越被她吸引。看到她的書,彷彿看到了她著一襲華美旗袍,穿過民國煙雨,穿過舊上海悠長的弄堂,正風情款款朝著我們走來,那樣地清冷孤傲。

誰都不知道這樣一個奇女子,命運多舛,先後兩次遇人不淑,不幸的愛情,支離破碎的婚姻,將她的人生割的四分五裂,她在風起雲湧的上海灘,不費吹灰之力,便舞盡了明月的光芒,她最終選擇華麗卻轉身,留給人們一個清冷的背影,還有一生地感嘆,說起張愛玲大家都會想起她骨子裡散發出的氣質和美麗,還有她充滿靈性的文字,還有她的三段感情。

家庭生活不幸福

作家葉兆言說,“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

“一個蒼涼 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裡面飽含了張愛玲傳奇一生當中,多少無奈、心酸,惋惜、還有各種不可言語的人生悲涼。

上世紀20年代初,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貴族府邸中,誕生了一名女嬰,那一天是農曆八月十九,中秋之後的幾天,月亮的光輝並沒有全部消除,還是灑落在閣樓的窗臺,映照在女嬰房間,清冷的氣息從此縈繞了女嬰的一生。

張愛玲:她寫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卻過著一地雞毛的慘淡


張愛玲,原名張瑛,祖父張佩綸,同治進士,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祖母為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父親張廷重是舊家宦家的闊少爺,靠祖上留下遺產過日子,母親是南京黃軍門的女兒,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

這樣顯赫的家世,這樣高貴的血統,冥冥之中也註定了她這一生的不平凡,因為單從她身上散發著高貴氣質都不是一般世間女子所能比的。

童年的張愛玲過的並不幸福,父親張廷重,沉溺在亂世煙火中,自暴自棄,身上帶著迂腐還有愚昧,心裡一直唸叨著自己曾經的貴族身份,是何等的風光,沒有認清貴族沒落的現實。

母親黃逸梵是一個新時髦女性,她不甘心被婚姻囚禁,她的思想受著當時時代衝擊,在看清張廷重墮落著無藥可救後,她掙脫俗世藩籬,渡船遠去,那時候張愛玲只有四歲,心中是渴望母親的,看到母親遠去,心中是非常傷心。

我母親和我姑姑一同出洋去,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床上痛哭,綠衣綠裙上面釘有抽搐發光的小片子。傭人幾次來催說已經到了時候了,她像是沒聽見,他們不敢開口了,把我推上前去,叫我說:“嬸嬸,時候不早了。”(我算是過繼給另一房的,所以稱叔叔嬸嬸。)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裡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波悲慟。--《私語》

母親走後,父親越發墮落起來,和後母過著放縱奢靡的生活,卻捨不得拿錢出來給她繳鋼琴學費。張愛玲記得,每次向父親要學費,遇到的總是拖延:“我立在煙鋪跟前,許久,許久,得不到回答。”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自尊受到了很大傷害,弟弟受到後母的虐待,她卻無能為力。

“在這一剎那間,一切都變得非常明晰,下著百葉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飯已經開上桌子,沒有金魚的金魚缸,白瓷缸上細細描出橙紅的魚藻。我父親蹬著拖鞋,啪達啪達衝下樓來,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還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上,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終於被人拉開。--私語

這是張愛玲在《私語》中對父親因為後母挑撥離間打自己場景,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多麼狠毒的父親才會不分青紅皂白這樣打自己的女兒。

父親的冷漠墮落讓她想要逃離這個陰暗沒有溫暖的家,也正是因為從小在這樣環境中長大,讓張愛玲性格更加沉穩,少去了少女的天真還有明媚,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也讓她性格更加孤僻,將自己心包裹起來,不讓任何人接近。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張愛玲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讀起來讓人心中不由的一顫,這是世間多少女子渴望的愛情,無論遇到多大艱難險阻,都不離不棄,和相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

原以為這位民國的驚世才女不會像世間俗世女子一樣陷入愛情的情網中。但緣分這條河流,從容飄蕩,從不是你我所能把握的。張愛玲說過:“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裡嗎?”

“你也在這裡嗎?”這一聲婉轉的詢問,卻道住了她一生的牽絆,明知是劫,還義無反顧衝了上去,落入了男人編織的情網裡,捆縛了多年。

張愛玲遭遇情劫的那一年,二十四歲,是上海灘才才華橫溢的才女,風頭一時無兩,而讓她初識情味的胡蘭成是一個三十八歲的男人,已經有家室,還任職汪偽宣傳部部長,名副其實的大漢奸。

張愛玲此時還是涉世未深的少女,從未談過感情,雖然比常人顯得成熟,但一直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哪能經的起胡蘭成這個情場浪子的撩撥。

胡蘭成的一番蠱惑,讓張愛玲很快墜入愛河,她願成舟,為他擱淺,自此,她放下所有驕傲,為他低落塵埃,為他念念不休。但她卻愛上一個錯誤的人,陷入了萬劫不復。

胡蘭成是一個花心自私的人,張愛玲於他不過是想要征服的對象,得不到心裡不甘,得到後便不懂的珍惜,張愛玲和他結婚後,他依然我行我素,儘管在他心裡張愛玲有別於其他女子,但是他還是不會為了張愛玲放棄世間其他佳麗。

婚後一年後便和重慶一個姓周的護士好上了,還恬不知恥介紹小周給張愛玲認識,張愛玲雖然心中妒忌,但隱忍了下來,期待著胡蘭成浪子回頭。

但是她忘記了女人隱忍,只會讓讓男人更加過分,男人出軌一次便有無數次。

在逃亡的過程中,又讓範秀美懷孕,還讓範秀美打孩子的手術費都讓張愛玲出。張愛玲自此便和胡蘭成恩斷義絕,這個叫做胡蘭成的男人,再也不能於她的心湖泛起一絲波瀾,再也不能。

晚年悽慘生活

在胡蘭成後她又遇到了一個叫做桑弧的導演,但是胡蘭成給了她太多的傷害,讓這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在感情面前變得懦弱了起來,所以這段感情也變得無疾而終。張愛玲的第三段感情是賴雅,那時她三十六歲,可謂風華正貌,賴雅六十五歲,風燭殘年,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為何會給一個老者在一起,都認定了他們不長久,但張愛玲卻與他相濡以沫十一年,對他悉心照料,直到他死去。

張愛玲:她寫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卻過著一地雞毛的慘淡


賴雅死後,張愛玲又過上了漂泊無定的生活,尋走在紅塵中,世間這麼大,哪裡才有自己的歸宿,晚年的她過的並不安穩 ,她為了躲跳蚤,剪掉頭髮,頻繁搬家,躲避世人。吃快餐食品,一直開著電視機,因為她怕孤獨。

一九九五年中秋前夕張愛玲的屍體被發現在她居住的公寓,發現的時候已經距離她死亡六七天了,日光燈開著,電視機卻關了,張愛玲穿著赭紅色旗袍,安詳躺在空曠大廳的精美地毯上。身上沒有蓋任何東西,手腳自然平放,她是那麼瘦弱,那麼孤獨。

看到這裡心中是無限悲傷的,這個風華絕代的女子,晚年卻是如此孤苦無依,從此就如星星一樣隕落。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顆敏感的靈魂,一種精緻的生態,風韻永存。我並不瞭解她,但敢於斷定,這些天她的靈魂漂浮太空的時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應該抬起頭來,迎送她。”

她死的很寂寞,但我知道即使她死了,她永遠都不會被忘記,無論是當時風起雲湧的上海灘還是以後的時代,張愛玲這個奇女子已經存在我們心中。

看完了關於她的一生,除了感嘆她驚人的才華,對她和胡蘭成的婚姻讓人不禁替她不值還有惋惜,她這樣的奇女子本該值得更好的男人去呵護,卻為了胡蘭成這個花心的人弄的遍體鱗傷,她本正值韶華,人生路還很長,卻因為愛錯人,讓她這樣孤傲清冷的女子染上了世俗之味,她不想陷入俗世,卻因為胡蘭成染上了罵名。

都說婚姻是女人第二次投胎,這句話在張愛玲身上就能很好看出來,因為嫁錯了人,從此走上萬劫不復,讓她從此再也不能愛了,對感情也變得脆弱起來,她將最好韶華給了胡蘭成,胡蘭成卻在最好的韶華的時候,折斷了她的翅膀。

一場風花雪月的婚姻,可以讓夫妻雙方都順心自然,一場狼狽不堪的婚姻,終會使婚姻中的人受到無盡傷害。

網上有人說:

“每個人都像一粒米,埋進土裡就是種子,掉進水溝就成了爛泥。

好的婚姻,像一片溫厚的土地,能讓這粒米變成一顆種子,生根發芽。

而壞的婚姻會像一潭臭水,會把這粒米漚爛,佈滿細菌。

所以說女孩子一定不要因為結婚而結婚,因為到了年紀被父母催促就倉促結婚。知事故而不事故,厲世事而存天真。一定要努力變優秀,找一個優秀的人共度餘生。免你驚,免你苦,免你四下流離,免你無枝可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