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科學家首次發現細胞中的“暗物質”

最新!上海科學家首次發現細胞中的“暗物質”

從細菌到真核單細胞,從真核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在物種進化的時間長河裡,生命體中每一個可能導致物種演變的功能“單位”都值得科學家探究。細胞中廣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暗物質”——長非編碼RNA,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基因組來源相同的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細胞內的“座標”定位和功能都存在顯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機制決定功能多樣化,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進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昨天深夜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

研究人員通過系統的分析發現,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定位及其功能在人、猴、鼠來源的胚胎幹細胞內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雖然長非編碼RNA——FAST(中文名“極速”)在人、猴、鼠胚胎幹細胞中都表達,但其在幹細胞內的“座標”定位明顯不同,因此對幹細胞命運調控也存在進化的差異。人FAST存在於長非編碼RNA的重要“消費市場”——細胞質內,通過參與細胞信號通路的調控幫助胚胎幹細胞維持自我更新;而鼠Fast則累積於長非編碼RNA的主要“生產工廠”——細胞核內,因此無法參與細胞信號通路的調控,對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的維持“毫無建樹”。

進一步研究發現,物種差異的長非編碼RNA加工導致了FAST在人、猴、鼠細胞內的定位及功能演變,而深入的機制研究則表明長非編碼RNA的物種差異加工由蛋白質PPIE決定。PPIE在長非編碼RNA的主要“生產工廠”——細胞核內控制長非編碼RNA的加工成熟。該蛋白質在鼠胚胎幹細胞中數量較多,在關鍵步驟嚴格限制了鼠Fast的加工成熟,導致大量不成熟的鼠Fast滯留於細胞核內;而在人胚胎幹細胞中,PPIE數量顯著減少,使更多的人FAST得以加工併到達“消費市場”——細胞質發揮功能,參與幹細胞的自我更新維持。在猴胚胎幹細胞中,PPIE的數量、FAST和其它長非編碼RNA在細胞內的“座標”定位和功能更趨向於人胚胎幹細胞,這也與人猴在進化上比猴鼠更近的事實相符。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物種差異加工導致的長非編碼RNA在細胞內的“座標”定位及功能的區別,揭示了一類基因組位置一致、但是物種加工和定位不同的長非編碼RNA,並闡明瞭物種差異加工和定位導致的功能進化演變,豐富了人們對長非編碼RNA表達調控、定位和功能多樣性的認識,為深入研究長非編碼RNA功能與物種進化過程中適應性演變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最新!上海科學家首次發現細胞中的“暗物質”

圖說:科研成果漫畫科普 採訪對象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