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說到家庭醫生,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家庭醫生團隊是以全科團隊為依託,社區為範圍,家庭為單位,通過簽約服務的形式,為家庭成員提供的安全、有效、連續、可及的基本衛生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成都市成華區的家庭醫生不僅衝鋒在前,一如既往地為居民守護健康,送去溫暖,而且還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為轄區群眾的生命安全築起了一道“防控牆”。走!趕緊跟著華仔一起去看看吧~

“送藥小分隊”暖人心

嚴峻的疫情形勢阻擋了居民出行的腳步,也讓家庭醫生團隊更加牽掛居民的健康。如何既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還能解決居家護理患者的燃眉之急呢?

這不,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除了做好嚴格管控所有上門服務醫護人員的流動去向、每天健康監測、上門前進行消毒防護處理等工作外,還主動作為,成立了“送藥小分隊”,把藥品送到居民家中。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李大爺,沒有降壓藥了是吧?好的,您別急,我們送藥小分隊馬上把藥送到您家。”杜麗是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鴻社區的家庭醫生,一大早,同李大爺通完電話,她和三位同事一起帶上社區居民冊、藥箱和宣傳資料,前往社區住戶家送藥。

一進社區,她們就開始“忙活”張貼、普及新冠肺炎預防知識的宣傳單。隨後,她提著藥箱來到李大爺家,為李大爺測量血壓,將降壓藥送到老人手中,並囑咐老人每天的用量。

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11個家庭醫生團隊,每隊由1名家庭醫生、1名公共衛生人員、1名社區護士和一名上級指導醫生組成。

疫情發生後,中心依託原班人馬成立了“送藥小分隊”,一人每天通過微信群瞭解居民需求,一人負責收集彙總,並逐一打電話瞭解病情和開藥,最後由“送藥小分隊”到社區挨家挨戶為特殊門診病人送藥。

“家庭醫生團隊早已和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熟悉轄區情況,由他們進入社區,無論是指導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還是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指導都再合適不過了。”——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是的,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到追蹤密切接觸者的任務開始,全體家庭醫生團隊就開始分片到負責的居家隔離人員家中,開展醫學觀察工作,對於有用藥需求的患者,他們會定期聯繫,送藥上門,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諮詢熱線為居民戴上“心理口罩”

疫情發生以來,由於長時間在家自我隔離,居民大多會變得敏感,甚至失眠焦慮等,80歲的張大爺就是其中之一。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張大爺從武漢返蓉後,一直居家隔離,心理上時常感到孤獨無助,不過多虧有他的家庭醫生的陪伴——無論是電話輔導,還是上門交流,在家庭醫生的鼓勵下,張大爺終於漸漸開朗了起來。

沒錯!為積極預防、減緩和儘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會影響,成華家庭醫生團隊第一時間面向社區開通了24小時諮詢熱線,及時為居民戴上“心理口罩”。

“我嗓子幹,有點發熱,我會不會是感染了?”

“我晚上睡不著,總擔心得這個病,給我開點‘安定’吧!”

接到電話後,家庭醫生們不僅會通過專業知識指導居民落實個人防控措施,幫助他們消除心理恐慌,還會通過每天在簽約居民微信群裡推送疫情防控知識等方式,緩解群眾的心理負擔,增強抗擊疫情的信心。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織牢基層疫情防控網

杜其玲是萬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她所帶領的家庭醫生團隊,常年上門為轄區的群眾送醫送藥,守護著群眾生命健康,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疫情發生以來,在她的帶領下,不僅成立了黨員義工組、突擊小分隊、應急戰鬥組、物資支援組、統籌調度組,按照定人定崗明確分工,她還提出了疫情防控五步工作法,包括細培訓、廣宣傳、明底數、摸實情、送健康,讓參與防控人員和服務對象都心中有數。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疫情防控期間,她還帶領團隊挨家挨戶進行疫情排查,摸清人員動態變化,因情施策,落實疫情防控的“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為轄區居民築起了一道防控疫情的銅牆鐵壁。

這群“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真贊! | 成華融媒

“社區居民一直對我們都很信任,甚至依賴,所以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更要保護好他們的身心健康!”——杜其玲

作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成華家庭醫生團隊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扛起責任,堅守在社區防疫一線,守護居民的健康。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