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嗎?

傳說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

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

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

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在奄奄一息的時刻,荊棘鳥超脫了自身的痛苦。

用慘烈的悲壯塑造永恆的美麗,就像愛情裡面明明知道會被傷害卻還是義無反顧。

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嗎?

本書取名《荊棘鳥》,自然就暗喻著書中主人公們像荊棘鳥一般的人生了。

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祖孫三代各具特色及內涵的愛情故事。

首先是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

梅吉的姑母瑪麗年事已高,來信讓他們去繼承遺產。在澳洲,在德羅海達,梅吉認識了拉爾夫神父,兩人感情逐漸加深。沒想到瑪麗也心儀神父,她在臨死前交給拉爾夫神父一封信,信中寫道她本來準備將財產留給梅吉一家,但她改變了主意,她把它們獻給天主教會,並聲稱這是由於拉爾夫神父出色工作的緣故,這筆財產將永遠由拉爾夫管理支配。拉爾夫看後心中十分矛盾,最後還是向自己的野心投降了,他公佈了遺囑,也離開了德里海達,離開了梅吉。

一次意外梅吉的爸爸帕迪喪生了,全家哀痛欲絕時,拉爾夫神父趕回來,埋藏了死者之後又匆匆離去。他告訴梅吉雖然自己非常愛她,但他永遠也不可能和她結為夫妻。

梅吉家新僱了一個叫盧克的剪毛工,因為酷似拉爾夫的相貌使梅吉不由自主地接近他,最後自以為愛上了他。在盧克的追求下梅吉終於嫁給了他。然而盧克並不愛梅吉,只因為梅吉很有錢。為了掙錢,甚至在梅吉生第一個孩子(女兒朱絲婷)時候也拒絕回來看她。而此時拉爾夫卻來到梅吉身邊,他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梅吉之後也去到麥特勞克島,一起渡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為了到羅馬去擔任更重要的職務,拉爾夫又離開了梅吉,而梅吉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因此決定離開盧克,重新回到德羅海達,與母親住在一起。她生下拉爾夫的孩子,取名戴恩。

但好景不長,戴恩在希臘度假時為救溺水者不幸身亡。

梅吉要求拉爾夫動用他的權利去把戴恩的屍體找回來,拉爾夫本想拒絕,於是梅吉告訴他,戴恩是他的兒子。拉爾夫這才悲痛萬分,但已於事無補。他在給戴恩做完彌撒後,便在悲傷與悔恨中死去了。


其次是梅吉的母親菲奧娜和帕吉漢的愛情。

帕吉漢與帕迪是菲奧娜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是有愛情卻沒有婚姻,一個是有婚姻卻沒有愛情。

在她年近七十的時候,她依然滿懷深情的對梅吉說:“我愛那個男人,他是新西蘭最有名望的政治家。他很英俊,身材高大,有著一頭黑髮和永遠含著笑的眼睛。他具有你父親沒有的一切:文化、口才、魅力。我愛他愛得幾乎發痴了,我知道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愛上別人了……”這也就是菲奧娜愛弗蘭克勝過愛其他任何一個孩子的原因所在。弗蘭克是帕吉漢生命的延續,愛弗蘭克就如同愛帕吉漢一樣。

帕迪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在他的有生之年,帶著自卑與敬仰深深地愛著並不愛他的妻子,可是直到失去他時菲奧娜才明白這一點:“我愛他,可是我卻再也沒有機會對他說了,我太不幸了……。”

儘管菲奧娜為她的愛情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卻並不後悔愛上了帕吉漢。


還有就是梅吉的女兒朱絲婷和弟弟戴恩之間的感情。

她並沒有像她的外祖母或母親一樣用一生追求著一段得不到的愛情,她甚至打算不結婚,但她不打算結婚也並不意味著她放棄了愛情。

由於她不是梅吉所期望的孩子,她一生下來就受到梅吉的冷落,於是朱絲婷從小就表現出不同於一般女孩的獨立與冷傲。她從不親近任何人,甚至是她的母親,直到弟弟戴恩的出現。

她在戴恩身上,表現出極強的佔有慾與責任感,彷彿戴恩只屬於她一個人,即使是成年之後,她與戴恩之間也始終保持著這種親密的關係。

戴恩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然而戴恩卻死了。雖然戴恩的死給了朱絲婷沉重的一擊,也喚醒了朱絲婷本真的一面,引導她走上了一條健康的情感道路。朱絲婷終於從戴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接受了她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男性雷納,在痛苦的懸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通過這三個女性形象,作者為我們揭示了這樣—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那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嗎?

當然不見得,每個人的愛情觀都不一樣,只希望遺憾少一點,快樂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