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导语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牟尼是圣人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释迦族的圣人”,后世尊称其为佛陀。书中同时出现两个人物:

求道者悉达多和布道者乔达摩,书名巧妙运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仿佛传达乔达摩就像是悉达多的影子,二者本一体同生。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是美国“垮掉派”作家亨利·米勒的最爱,1952年亨利·米勒说服出版商出了该书的英译本,此后在60年代的美国青年群体中掀起了黑塞热潮,成为摇滚史上梵高式的传奇人物尼克·德雷克创作的灵感来源,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读者。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作者赫尔曼·黑塞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小镇,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与本书的主人公悉达多的婆罗门家庭背景有相似之处。书中讲述了青年悉达多的求道历程,从追寻自我、迷失自我、直面自我,到自我救赎成功,反叛精神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反叛精神”给予我们思想意识的觉醒

悉达多不满生活在婆罗门的斋戒沐浴中,他想要加入苦行者的行列,成为一个沙门,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他的父亲纯粹、博学,走到哪里都备受尊敬,他一向服从他的父亲,但是这一次他没有。父亲拗不过悉达多,最终同意让他成为一个沙门,于是他去听乔达摩讲道。可见悉达多是拥有独立和反叛思想的人。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悉达多的这段经历与黑塞本人的经历颇为相似:1891年,14岁的黑塞以优异成绩考入神学院,但不到半年就逃离了学校,原因是学校发生的一些事,使他丧失了对师道尊严的敬仰。对于他的亲戚和朋友来说,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这样的反抗遭到了亲戚的蔑视、朋友的疏远,黑塞就此陷入了极度的孤独和苦闷,这个时期,海涅的诗成为了他的精神食粮。

这种反叛精神的背后,是一个人独立意识的觉醒,他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道义、教条,而是对待事物、看待自己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认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者,当以传道为己任是没错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学习,我们阅读,都是从别人的思想里掠夺,从别人那里得到的都是知识,只有自己悟出来的才是智慧。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王小波说:我越来越认为,平庸的生活、为社会扮演角色,把人都榨干了。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尽义务,我们自己的价值标准也是被规定了的。做人的乐趣不是太可怜了吗?难怪有人情愿做一只疯狗呢。

在王小波看来,反叛精神的存在是必要的。我们思想被日常的行为准则、社会角色所深深的禁锢着,需要反叛思想给予生活以新的目标,即追寻自我。

“反叛精神”让我们学会拒绝随波逐流

悉达多不愿屈从于任何道义,于是他离开乔达摩继续前行。离开乔达摩后的悉达多让摆渡人把他渡到了河的对岸,一切都从这条河的对岸开始了——悉达多开始了他的世俗生活。他跟甘玛拉学习爱情,跟卡玛士瓦密学习做一个商人,他拥有了情人、财富、花园别墅,彻底沦为世俗。

这其实是悉达多在追寻自我中,必经的迷失阶段。这时悉达多的反叛精神再次出现,致使他怀疑自己的真我。他的迷失,是追寻自我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就像我们刚步入社会时的迷茫是一样的,我们都处于探索阶段。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在所有的习以为常里,能捆绑住你的恰恰就是那些无时无刻不充斥在你身边的东西,比如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固定上下班,生活的惯性太弱,我们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只是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直面挑战,寻求突破。

著名作曲家弗兰克·扎帕曾经这样警戒年轻人:“如果你最终过上了无聊且痛苦的一生,那是因为你听从了你妈妈、你爸爸、你老师、你神父,或某个电视上的家伙告诉你该怎么去做那些该死的事,所以这都是你应得的。”

在我看来,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和逃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反叛精神,与自己日益陈腐的心灵进行“断舍离”。

“反叛精神”让我们懂得感知自我,学会自我救赎

悉达多在苏醒的那一刻,觉得自己仿佛新生,他在这条曾经想要自杀的河流面前迎来了他的开悟。这条河流就像是一条分界线,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人们奔着一个目标到河对岸,去享有世俗的一切,一些人就此沉沦,一些人则像悉达多一样,渡自己去河对岸学习,在反叛精神的引领下,感知自我需求,并勇敢的打破舒适圈。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和瑞德就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案例:安迪身上的反叛精神,使他能够感知到自己强大的自由需求,最终成功自我救赎,而对于瑞德来说,他已经习惯了待在“围墙”里,所谓的“体制内”,缺乏反叛精神的人,身上是存在奴性的。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关到笼子里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在我看来这个“自由的光辉”,恰恰是反叛精神所带来的驱动力,而悉达多和安迪这个人物形象一样,反叛精神带给他们的,是敢于直面自我、直面生活的勇气。

小结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像悉达多一样的流浪者。他的求道之旅和个人信仰,让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反叛精神,去寻得自我救赎。悉达多在这个世界沉沦了一番,也曾被欲望、人性的贪婪、名誉的虚荣心所蒙蔽双眼。

最终反叛精神,引领着悉达多尝试着新的世界观和新的价值理念,他经历了普通人都会经历的挫折与迷失,最后又重新拾回人生信仰。

我们和他一样,经历过年轻时的叛逆,成年时的彷徨,甚至有过误入歧途的惨痛经历,悉达多的求道之旅,就是一个普通人对自我和生命探索之旅。希望我们也能从中反思“反叛精神”的意义,重新界定它的含义,学会从自我的出走与回归中,赢得人生的一场自我救赎。

黑塞《悉达多》:“反叛精神”对人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