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在學校時,我們學習上會有這種困惑:感覺成績好的人都不怎麼用心學習,但考試卻能取得高分數,而我們每天都跟著老師的節奏,奮筆疾書地畫重點、抄重點,但成績依然是中等水平。 工作後,同樣閱讀書籍,我們想運用書上素材時卻發現腦袋空空,而有的人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將書本里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

為什麼有的人刻意背誦,但背完就忘得一乾二淨,有的人看起來漫不經心,卻能過目不忘,博聞強識呢?

我們往往都認為學習不好,是因為智商不夠亦或者是天賦不高,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不見得,可以說這種情況,是我們對自己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一種自我安慰。

關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書籍去改變,就比如這本《認知天性》,這就是一本可以幫我們打破學習認知的書。 在這本《認知天性》的書中,作者通過認知心理學專家的理論告訴我們,反覆閱讀課本,反覆練習習題是效率最低的一種學習方法,而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是通過記憶檢索(也就是考試),讓知識形成長期記憶,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這本書中的一些理論和事例,我們發現智商和天賦並不是決定學習好壞的根本原因,大部分人學習效率低,有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方法的是錯誤。那麼到底怎麼改變這種效率低,方法錯誤的問題呢,通過以下三點的分析,相信改變這種現狀不是難題。

《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01學習的本質是有效的記憶

電視劇《神探夏洛克》中,華生對福爾摩斯不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表示非常吃驚,福爾摩斯解釋道,因為人的大腦容量有限,不能讓這些沒用的知識佔據有用知識的位置。福爾摩斯是這樣說的:“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呢?你說我們在圍著太陽轉,就算我們是在圍著月亮轉,對我或我的工作也不會有半點兒影響。”

人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福爾摩斯的玩笑話,卻揭露了我們學習中的誤區。我們反覆閱讀、反覆背誦知識,其實只是在重複知識傳遞——接觸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短時間內記住了知識,但知識就像是一堆散沙,有用的、沒用的都堆在大腦裡,造成我們認知超出負荷。當繁冗知識過多時,就會擠佔我們大腦中的空間,造成我們對知識提取的困難。

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認知心理學專家通過研究,認為在學習中更合理的模式,應該是像搭樂高一樣,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通過回憶,從大腦中調用之前所學過舊知識,然後有舍有得地將新知與舊知重新構建。

這樣的學習過程,將原來如同散沙的碎片知識,變成了一個個知識組塊,儲存在大腦中。當大腦在調用的時,通過簡單的回憶就能把知識組塊全部調用出來。所以,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就是要找到辦法,加強對舊知識的記憶,讓我們的記憶裡存儲更大規模的組塊。

《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02有間隔的檢索可以將知識學得更紮實

心理學家巴拉德,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記憶力的試驗,讓小學生讀一首詩,要求學生們儘量把詩句背下來。學生們背完休息5分鐘,就馬上默寫測試,結果成績都很一般。兩天後,巴拉德突然再次要求學生默寫此詩,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平均成績反而平均提高了10%。

巴拉德實驗提到到克服遺忘曲線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測試對記憶進行反覆的提取。學生們每次考試,都是一次提取記憶的動作。反覆進行這個動作就把這首詩的記憶加強了,所以學生們的成績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考試不僅僅是一個測試工具,它還能調令我們的大腦以不同的方式將舊知識重新組織,加深我們的記憶。考試還能讓我們脫離“以為自己知道”的學習誤區。反覆看書,反覆看筆記上的重點,會讓我們產生對知識熟悉的錯覺,從而忽視對書本上知識進行深度連接,久而久之這些沒有被我們經常調取記憶的知識就會被我們遺忘。

測試會讓我們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持久,但《認知天性》這本書中,認知心理學家也提醒我們,測試也要講究時間的間隔。

認知心理學專家比約克夫婦的“合意困難”原則認為,立即複習我們剛學過的東西對我們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大腦越是費盡力氣地挖出某項記憶,再次學習的程度也就越深。而越容易喚出的記憶,再次學會的程度也就越淺。 因為刻意設置的困難,會使記憶的提取能力和儲存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所以在學習中,我們要合理的安排測試時間,選擇間隔練習,讓新知識有一個鞏固重組的過程,當知識出現遺忘,我們通過測試,觸發鞏固的過程,就會進一步讓記憶強化,有效的終止遺忘。

《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03高效學校的三個方法

《認知天性》這本書中,凝聚了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也為我們給出了適合我們學習的三個學習方法,真正能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效率。

  • 一 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

首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預習或者提問,不斷地提醒自己,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連接,讓碎片知識知識形成知識組塊,留下有用的知識,為大腦節省空間。

其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不斷地自測,走出對知識熟悉的誤區。一字一字的看一遍對我們的學習不會有加深作用,給書上的公式或者文字劃上熒光線也沒多大作用。以背誦課本為例,背到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合上書,去回想書中的內容,這樣的學習效果比直接反覆看書要更好。

最後,學習之前充分理解知識的意義。理解是記憶的前提。比如說教孩子學習漢字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去查,這個字從甲骨文到現在的變化過程,並且讓孩子用這個字去組詞、去造句。當孩子真正理解這個生字,才能夠加深對這個字的印象。

  • 二 有間隔安排檢索練習

首先,要有間隔的對知識進行復習,定期為自己安排考試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率。

其次,選擇交叉複習,同一主題知識的重複容易降低學習效率。心理學研究說明,將兩種不同材料放在一起復習,會產生新的刺激,這種刺激可促使大腦細胞十分活躍,從而增強記憶效果。交叉複習還可以提高我們區別知識類型的能力,並且提高我們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成功率。

最後,我們要學會定期覆盤,總結學習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為下次做得更好找到策略。

  • 三 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讓我們意識到,想要真正的提升學習效果,我們在學習中,應該讓自己處於主動學習狀態中,即除了考試鞏固我們的記憶以外,我們應該主動選擇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這些方式鞏固我們所學的內容。其中教授給他人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我們講給別人聽的過程中,會充分調動我們的記憶,並且能及時得到他人的反饋,在反饋中我們也能意識到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別人理解知識的同時,也讓我們鞏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通過思考不斷的鞏固我們的記憶,將時間和精力用於構建新知識的上面,我們才能記住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學習的效果只會收效甚微。

終身學習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我們來說十分必要。《認知天性》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方法簡單易操作,適合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相信這本書會讓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和孩子在學習,更好的將知識學為己用。

《認知天性》:學會如何學習,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