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必胜」--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作者|信陵君

「战疫必胜」--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说《方方日记》有“风骨”是戴建业教授的一厢情愿

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评《方方日记》说:“她给作者和学者做了一次成功的演示,它让大家有机会见识见识,什么叫有风骨,怎样才有风范。”

我不知道戴教授高评《方方日记》“有风骨”有何依据?《方方日记》无论从作者的胸襟还是作品的格局与文章的美学气质角度,都不具备“风骨”。

荆轲讲了一辈子的信义,都不敢说有“风骨”,想必听到“风骨”二字一定会剑气复活!嵇康守了一辈子的风骨,最终尽于琴音,想必听到“风骨”二字广陵散一定会重生!

风骨,不是随便拿来用的。特别是魏晋风骨,没有在竹林吹过清风、没有在琴音里孤独过的人,就不要随便用。否则贻笑天下!

方方生活在物质条件优厚的今天,生活在光明灿烂的新时代,方方写出的日记不过是她一己的多愁善感与个人观察!连作品刚健遒劲都缺失,何以骨骼轻奇?何以文风洒脱?何以气贯长虹?何以动人心魄?何以有风骨?!

这样的日记可以作为个体的观察与情感体验,不必刻意渲染,大声喧哗,更不至于要跨国出版!因为,她没有风骨!


「战疫必胜」--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到底什么是风骨?

  • “风骨”的内涵

“风骨”一词,原是用于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词语,指人物的风神骨相。当时所谓“风骨”,一般指人的神气风度方面的特点而言。这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忘形重神,重视人的精神风貌的社会风气。

如:

  • 《晋安帝记》称王羲之风骨清举。
  • 《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
  • 《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等。

而“风骨”作为文学理论的专门术语,则始于刘勰。后来又用以绘画,刘勰借用这一用语来论述对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其中“风”是对作品内容方面的美学要求,“骨”是对作品语言文辞方面的美学要求。“风骨”即要求内容富有感染作用和语言刚健挺拔。


「战疫必胜」--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 引证解释

1.指人的品格,性格。


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②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后唐 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

③胡先驌 《诗别萧叔絅燕京》:“ 萧郎 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


2.指刚正的气概。

①《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 文襄 诸子,咸有风骨。”

②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文恭 少年浑涵端重, 文达 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

③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3.古典文艺理论术语。

①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怡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4.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唐 陈子昂 《序》:“ 汉 魏 风骨, 晋 宋 莫传。”


5.指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格调。

①宋 孔平仲 《续世说·品藻》:“ 许景先 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穠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②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唐 人五古凡数变,约而举之,夺 魏 晋 之风骨,换 梁 陈 之俳优。”

以上我们可以知道:

风骨无论用于人格还是文章,它都强调“特立独行、骨骼清举、言辞端直、气宇轩昂”之神!


「战疫必胜」--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方方日记》依我看,是有风没骨!

我从网上也看过几篇所谓的《方方日记》,说实在的琐碎繁杂、文笔一般、色调阴暗。不过是写了一些所谓眼见的、听说的个案,我们不能否认她的真情实感。但是她的日记出自一己的记录与感悟,并不是大多数人的共鸣。并且,她的日记过渡地渲染悲情主义,完全抹杀了光明的色彩,失去了魂魄与骨气的作品怎么可以称风骨呢?!难道一个人拿盆水在大街上泼人就是有风骨吗?

方方或者《方方日记》有清举之骨吗?有轩昂之气吗?有特立独行吗?有言辞端直吗?

真正的风骨是对于传统的突破,对于庸俗的抗争,对于黑暗的挣扎,对于世俗的摆脱,对于灵魂的重生,对于家国情怀的呼唤!

依我看,《方方日记》倒是刮起了一阵阴森森的风,并没有竖起一面旗帜,更没有塑出坚硬的骨骼!没有铸就中华之魂!没有挺起中国人的脊梁!是典型的有风没骨!


「战疫必胜」-- 戴建业教授,请不要随便讲“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