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大蒜能預防新冠?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的“偏方”要注意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8日報道,在人們拼命尋求治療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呼吸系統疾病之際,各種未經證實的療法——從動物尿液到煮大蒜再到喝醋在被兜售。

摘編如下:


目前,針對新冠病毒還沒有疫苗。但是,在製藥公司可能需要研究一年以上才能研發出治療方法的情況下,全球衛生政策制定者和社交媒體公司則陷入了一場對抗假偏方的鬥爭。


牛糞、大蒜能預防新冠?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的“偏方”要注意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相關報道截圖


報道注意到,在尼日利亞,有關部門正試圖平息有關辣椒粉湯可以消滅新冠病毒以及鬍鬚有助於傳播這種病毒的傳言。


在巴西南部,警方說他們正在調查一個福音派教會,因為該教會承諾為信徒提供新冠病毒免疫力。


在印度,印度教民族主義政客強調了牛糞的淨化功能。印度教教徒認為牛糞是神聖的。


牛糞、大蒜能預防新冠?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的“偏方”要注意


世衛組織在其網站上列出了一套打破謠言的指導方針,以阻止不可靠治療方法的傳播,這些治療方法包括用酒精噴在整個身體上、用鹽水沖洗鼻子或用熱水澡來殺死病毒。


波士頓大學全球衛生和醫學教授戴維森·哈默博士說,在對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熱帶病進行研究的幾十年中,他看到過無數傳統的治療方法,比如草藥治療、宗教儀式以及用動物糞便進行塗抹。


他說:“人們總是在努力尋找有用的療法,謠言比比皆是。”


牛糞、大蒜能預防新冠?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的“偏方”要注意


天氣漸暖 這些預防新冠的“偏方”也熱度飆升,阿昔洛韋預防新冠肺炎?戴除菌卡可殺滅新冠病毒?疫情暴發至今,不斷有各種各樣預防新冠肺炎的“偏方”問世,這些辦法真的管用嗎?面對朋友圈、社交媒體眾說紛紜的傳言,是時候讓科學幫你擦亮眼睛了。

益生菌能預防新冠肺炎?

真相:在售“益生菌製劑”,菌株各異,有蹭熱點嫌疑


近日,改善腸道功能的益生菌被奉若至寶。益生菌是能定植在人體腸道內,並經受住胃酸的滅殺,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細菌,例如雙歧桿菌。


“食物殘渣進入腸道發酵後,益生菌可以刺激腸道蠕動,通過調節腸道中的菌群,改善腸道微生態,進而讓我們的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我們的腸道黏膜下,有大量的免疫細胞,益生菌通過對腸道免疫細胞的刺激,激發免疫系統抵禦細菌侵犯的能力。如果腸道內的益生菌比較多,對於預防腸道感染是有好處的。”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汪之頊表示,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益生菌菌株並不多,而很多在售的所謂“益生菌製劑”,菌株各異,沒有充分證據顯示對治療疾病、促進健康有用,有蹭熱點的嫌疑。


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對於預防病毒入侵,確實很重要,汪之頊表示,想提高免疫力,需要注重營養、加強運動、保證睡眠、勞逸結合,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有專家表示,疫情期間可以加強飲食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元素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肉類、蛋類以及奶類等;保證充足的睡眠,儘量不熬夜;加強體育鍛煉,多進行室內身體活動。另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及愉悅的心情也是一種有效提高抵抗力的方式。


阿昔洛韋可預防新冠肺炎?

真相:是DNA聚合酶的抑制劑,對RNA病毒無效


病毒是以核酸為核心,被蛋白質所包裹形成的粒子。病毒根據其核酸類型,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


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導李志裕表示,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後,直接以病毒基因組RNA為翻譯模板,表達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這個酶完成負鏈亞基因組RNA的轉錄合成、各種結構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組RNA的複製。


干擾病毒核酸複製的藥物,主要是干擾核酸的合成。李志裕介紹,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是病毒核酸合成的關鍵酶,這類作用機制的藥物如法匹拉韋、瑞德西韋仍在進行抗新型冠狀病毒的三期臨床試驗,大家都在期待一個很好的結果。


迄今為止,一些病毒性疾病,尚沒有治療藥物,只能用疫苗預防。


戴除菌卡能殺滅新冠病毒?

真相:二氧化氯很快會隨空氣流失,有效性有待考察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子商務平臺中,不少商家的除菌卡打出“抑菌率100%”的宣傳標語。不過,不少消費者將信將疑,“不知道是否有效,就算買個心理安慰吧。”“最近疫情嚴重,都在家閉門不出,打算帶寶寶回北京的時候路上用,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記者查詢發現,這類除菌卡的成分大多由二氧化氯、氣體緩釋劑、稀釋劑組成。


“二氧化氯具有很強的氧化作用,能迅速氧化、破壞病毒蛋白質衣殼中的酪氨酸,抑制病毒的特異性吸附,阻止其對宿主細胞的感染。二氧化氯還能與細菌及其他微生物蛋白質中的部分氨基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氨基酸分解破壞,進而控制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最後導致細菌死亡。”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教授尹莉芳表示,二氧化氯除對一般細菌有殺滅作用外,對芽孢、藻類、真菌等也有較好的殺滅作用。


“常規使用二氧化氯氣體在較短時間內殺菌的作用濃度一般較高,對呼吸道具有刺激性,消毒需要在無人條件下進行。”尹莉芳說,現有文獻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0—300ppm的低濃度條件下,二氧化氯氣體作用2—3小時,對環境中微生物有生長抑制和殺滅作用,但僅進行了特定細菌的研究,且微生物抑制效果受環境溼度、有機干擾物、物體表面材料等影響很大。


尹莉芳認為,市面上的除菌卡產品二氧化氯發生劑含量在3—15克不等,說明書上大多宣傳可持續使用60天,並佩戴在身上使用,“在開放環境中,佩戴使用的二氧化氯,很快會隨空氣流失,其產生的二氧化氯濃度很低,殺菌有效性有待考察。此外,氣體二氧化氯不穩定,無法長期保存,除菌卡產品可能是通過添加有亞氯酸鹽,產生並釋放二氧化氯氣體,使用過程中如果除菌卡破損導致亞氯酸鹽洩漏,接觸到皮膚汗液或水漬,會導致氯氣的釋放,可能會導致皮膚灼傷,甚至造成呼吸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