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说圆觉经之七

威德自在菩萨问修行的方式差别。如一个城市,外有四门,从任何一门皆可以入得城市,那么有哪些修行的门?

佛说修行方式有三大类,即止观禅,佛在圆觉经里只是简单带过,但含义却是很丰富。

止,取静为行,澄清诸念,生出静慧永断客尘。持戒、入定都属于这类修行,重点在于止念入静,通过静慧达到断客尘的效果。

观,以观为修行,观念头起伏,渐次修行,不随念而动,直至永离幻相。

禅,了知身心毕为持碍,受用世界与身心,活在当下。逐渐不起烦恼,内发寂灭。不过,禅门公案很多,挺难懂也令人费解。修禅对修行者的要求极高。

上面只是说一个粗的门类,细的修行方式是不可计数的。

憨山大师对修禅的方式有独特的见解,其实是综合了上面的方式。他说随便选取一个禅门公案,比如念佛的是谁?将之横在心头。当一个念头起来时,举起这则公案,就不随念头而动,达到扫除念头的效果。

修行如土长苗,直至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跟唐僧师徒取经类似,一直往西走,自然有达到的一天。

原文如下: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