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羅伯特·麥基說:“我們需要真誠的諷刺和悲劇、正劇和喜劇,用明麗素潔的光來照亮人性和社會的陰暗角落。

《陽光普照》,我覺得它做到了這點。它在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斬獲了5項大獎,實至名歸。

它將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悲哀表現得淋漓盡致。

阿豪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懂事貼心,溫暖陽光。一個如此優秀的長子,是全家的驕傲,是父母的“精神支柱”。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第一次高考,阿豪衝刺第一志願失敗了。他得到的,是更殷切,更焦灼的期待:“你在補習班很有名,老師對你的期待很高。”


“我們把全部的愛給了你,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


令人窒息的過度期待,讓阿豪喘不過氣來,最終,他只能選擇縱身一躍來逃離。


1.過度期待,是孩子無法承受之重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五年級的孩子因上網課不認真,被家長訓斥了一番後,孩子竟不顧一切從樓上跳下去,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看著躺在血泊中的孩子,父母失聲痛哭: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孩子的崩潰和絕望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心理壓力造就的。心理壓力的來源就是父母的過度期待。

因學業壓力,孩子自殺的不是個案:


去年2月份,剛開學第四天,深圳市寶安區一名13歲男生在家附近墜樓身亡。


俗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反映了中國家長最樸素,最殷切的期待。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通過努力學習,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但是,當你的眼神越來越炙熱,當你的情緒因孩子的成績或行為表現而不停變化,

當你制定的學習計劃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當你要求他高度自律,當你一次次把他和優秀的孩子做比較時,

有沒有考慮到孩子承受的壓力。有沒有想過孩子可能會用什麼方式來疏解這過度的期待?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就像弗洛姆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裡寫的那樣:

有一種愛,是有條件的愛—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

2.以愛之名,束縛孩子的心靈成長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報告顯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有心理健康問題,並呈逐年增加態勢,預計到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加50%,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得到父母有條件的愛,孩子會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情緒。長期的壓抑,會造成焦慮,抑鬱,更有甚者,可能會造成孩子叛逆,偏激,反社會人格。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位媽媽逼迫有學習障礙的兒子阿衍考試拿滿分。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為了迎合媽媽的過度期待和要求,阿衍的精神狀態慢慢出現了問題,在爺爺的葬禮上,竟然開心地告訴大家,自己考試得了滿分。

後來,阿衍開始虐貓,可怕的是,媽媽沒有意識到阿衍的心理問題,竟然回應“你功課有進步就好。”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還記得那個殘忍殺害自己母親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嗎?

吳謝宇也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身邊的人對他的評價是“懂事”、“孝順”、“完美”。

但吳謝宇卻殘忍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之後還能和一個性工作者同居,拍攝性愛視頻,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為,都讓大家痛心不已。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犯罪學家分析:“從吳謝宇招妓、拍攝性愛視頻等行為來看,他內心特別嚮往刺激,也很叛逆,說明他母親平時對他的管教很嚴格。”

每個人都有情緒表達的需要,尤其是孩子。在承受了過度的期待時,每個孩子都有表達情緒和內心想法的權利。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給孩子尊重和傾聽,平等的對話,幫助它們處理情緒,而不是粗暴地要求他們聽話。

武志紅說:“讓孩子過早的懂事,是一件特別殘忍的事情。”

3.接受孩子的平凡,讓他自由飛翔

我們的過度期待,追根溯源,是因為我們無法接受我們傾盡所有,殫精竭慮,寄予厚望的孩子卻歸於平凡。

日本版的《人生七年》跟蹤了13個出自普通家庭的孩子,記錄了他們的人生變化。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這個系列的第一部影片,播出於1992年,那一年這些孩子7歲。

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他們28歲。

這些孩子,28歲時,穿著普通的衣服、做著普通的工作、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沒有功成名就,沒有鮮花掌聲,他們都平凡得如太平洋的一滴水。

就像電影《艋胛》臺詞中說到的那樣:“年輕的時候,我也曾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草。”

人到中年,我們只能無奈地接受,我們平凡的人生。但是,我們相信,孩子的人生還有無限可能,有望成就不凡。

2019年,全國高考的報名人數突破了一千萬。

有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只有前6%的孩子有機會考取一本,能讀985的只有0.79%,能讀211的只有2.41%,想讀清華北大,你必須進入全國的前0.03%。

這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

孩子,可能會走的很遠,但有更大的可能是,他只是換一個城市、換一份工作,但他的生活,將和你我的生活一樣平凡普通。

有一種豁達,叫“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給孩子過度的期待,接受孩子的平凡,承認和接納孩子的差異,肯定和欣賞孩子,鼓勵孩子表達,允許孩子犯錯和失敗,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幸福。

《陽光普照》下的親情: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必修課


米蘭昆德拉說:“人世間本來就有大的不朽和小的不朽,大的不朽是世人對你言必稱名,是那些陌不相識的人在你死後依然記得你,而小的不朽,不過是愛你的人依然記得你。”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一生的修行,也是一節必修課。

最好的教育,絕不是教會孩子追求功名利祿,而是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天賦,發現自己的興趣,追尋屬於自己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