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人性西游

这是我第一次读《悟空传》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颠覆了我之前对西游的看法。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看完之后感同身受的原因,这本书太太太真实。

《悟空传》——人性西游

传统意义上的西游是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作者书中围绕的是取经这一事件展开的。包括路上遇见的妖魔鬼怪,也是为了最后的求取真经作铺垫。这一版本的西游始终是有一条主线在里面的,是有所谓的“理”的。即传统的师徒观念,这是横在唐僧和几位徒弟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不管如何,唐僧是凌驾于几位徒弟之上的。换而言之,他才是全书的主角,而《悟空传》给了我们一个彻彻底底的颠覆。

《悟空传》——人性西游

《悟空传》以西游入手,一开头就写了师徒四人的日常,就此打破了传统的师徒观念,将这几个人放在平等的水平线上。几人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我看来,西游只是这几个人所要完成的任务而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圣使命感,那种胸怀苍生的胸怀。全书的线索是以唐僧被“悟空”一棒打死而开始的,几个人的反应都各不相同,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人性在这个时候就显现的淋漓尽致,使命感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地鸡毛而已。

《悟空传》——人性西游

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以及西游里大BOSS唐僧。书中回忆了几位的前世今生,孙悟空原本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是无数妖族的领袖。到最后被招安,步入神族的行列,从弼马温到看守蟠桃园再到最后将天宫搅得天翻地覆,逼得玉皇大帝躲在桌子底下大喊:“快去请如来佛祖”,看到这不可谓称手叫好,不可撼动的神权被重重的打的粉碎,权威在地上被摩擦了一遍又一遍。悟空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从一开始的石猴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成神之后也是依旧迷茫,一生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

包括他和紫霞的对话也是如此,两人都是极致的孤独,所以两人才会惺惺相惜。幻想着改变世界秩序的齐天大圣到最后连自己不被世界改变都没做到,这大概就是长大的样子了把。但他的一生没有虚度,正如书中原话所说: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人性西游

八戒的浪漫还是从一次被悟空弄乱的星河说起,八戒本是天宫的天蓬元帅,身姿高大,体貌俊朗。但是在被悟空弄乱星河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愤怒了。这眼前的万里星河,是这么多年来自己对月女神的爱啊,突然间的支离破碎,仿佛梦想瞬间的灰飞烟灭,自然是不肯轻易放过孙猴子。但是只消月女神的一句话,便可以让他放下这一切,我在想这是多么纯粹的爱啊,爱人的一句话,便已经胜过了万水千山

《悟空传》——人性西游

对于悟净而言,琉璃盏是他的全部。他是天宫里的卷帘大将,因不小心打碎玉皇大帝的琉璃盏而被贬人间。整整五百年,到最后直到找到最后一片片拼接好并送到王母面前,王母却满不在乎,在她眼里琉璃盏可能就是一个人小物件而已,但是对于悟净而言,是他的全部,是他整整五百年的坚持。在这一时刻他再也受不了,他所心心念念想要回到的天庭,还是那个天庭么?


《悟空传》——人性西游


在这里面,唐僧是最想取得真经的。他是得道高僧,他心里有一束光,里面是天下苍生。他一生都在追求佛法,却在取经路上被杀死,这到底又是为何?在我看来,这就是这个世界残酷之处,心不能遂愿,才是最大的悲哀。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深爱着这个世界,欲望横流,本心才是我们所要保持的立命所在。

但愿我们都能活得像悟空一样:”心中有光,无惧彷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