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書本內容與作者簡述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主要講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本書採取

將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割裂的獨特方式,來更細緻的研究近代中國社會百年的新陳代謝和急遽變革。作者從社會結構、社會習俗、以及內外因素影響下的社會心態入手,運用辯證法來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陳旭麓老先生的文章總是文學雋永又富有哲理,一直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師。他運用辯證法作為“治史的眼睛”,以及運用了典雅的古風文辭,又具有嚴格認證的精神,來說明“新陳代謝”與歷史的選擇之間的相關性。從中可以感受到陳老獨特的歷史見解、和他踏實求實的認真態度、以及思辨精神的獨特魅力。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的具體體現

一、近代變革的必然性

陳老的《浮想錄》中曾說:新陳代謝是個自然規律,革命和改良是推動代謝的力,也是規律的體現,但有人為的因素,如果過頭和不及,會對代謝起破壞或阻滯的作用。

近代社會是從古代社會發展而來的,而古代社會的封建化獨特體制對近代而言如同海底的水草一般,纏繞住近代的發展,使其在瘋狂躍出海面發展的同時又難以脫身。

中國的封建社會的漫長的,我們去回望歷史,不難發現在封建社會後期繁榮的表象下,潛藏著許多暗示未來悲劇的因素。比如:始終以自我為中心的封建主義思想、朝內四分五裂持續的動亂格局、官僚制度的腐朽與弊端……這些表現都在暗示著我們的社會需要大的變革。

而若要縱觀整個近代歷史變革時期,最重要的還是要從這個時期人們的社會心理

來入手。

階級較高的人來說,近代時期西方對中國的一次次入侵與欺凌,使這些人可分為兩大派別:即吸取了國外思想的經驗教訓,渴望國家強大的改革派(林則徐、李鴻章等人),與希望保住自身地位又堅持當前封建制度優勢的保守派(慈禧太后為主的頑固派)。而發展趨勢則是在逐漸變為支持變革的改革派居上,雖然他們的思想中不乏有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因素,但他們引入西方技術、制度、思想文化等的這一系列行動對中國近代化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影響是不可或缺的。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林則徐禁菸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清朝洋務運動

階級較低的人來說,在西方對中國的衝擊下,大多數人民都是從壓迫、妥協中受到一些代表性人物的行動(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等)的影響,開始走向以反抗為主的路線,從而發起一些推動變革的活動。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太平天國運動

陳老在書中也有運用大量的筆法,對當時人們心理狀態的變化進行了大量的描述,分析了在歐風美雨影響下的種種社會心態,並表現為語言構造上的變化。他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考察研究,來對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進行思辨闡釋。

由此可以看出歷史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變革的上升的發展。這也反映出近代時期社會的一個必然態勢,也就是歷史的選擇。

哲學上講:人民是歷史的主體。

陳老曾說:從變革中求不變(新的穩定),變不是目的。不管是任何階級,都對變革產生著一定的影響,都在尋求著社會上一種新的穩定,而且,他們也是一個完整的群體。所以,這種變革發展,實質上也是人民的選擇。

二、大國的崛起

新舊如環,在新舊制度、思想文化等不斷摩擦碰撞中,我們的中國也在不斷地崛起、發展。

古語曾雲:“時勢造英雄”。

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繁衍了數千年,便是因為特殊時期,總會有英雄人物站出來承擔保家衛國的責任。對於近代以來西方對東方不斷地掠奪侵佔,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促使了一些人民的民族意識的覺醒,從而對促進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必不可少的影響。

  • 這種民族意識的覺醒,首先體現在思想上的覺醒。

在鴉片戰爭戰敗之後《南京條約》的簽訂下,林則徐作為部分思想覺醒的代表,對當前中國社會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並在1841年組織相關人員編撰了《四洲志》。隨後魏源受到林則徐的囑咐,以此為藍本,編著了《海國圖志》。這本《海國圖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給予了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這一概念,促使中國人民開始對西方以及世界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南京條約》簽訂

就在中國的較高階層由於不平等條約而不斷妥協,並將這種妥協轉化為對人民的壓迫時,洪秀全在此情況下又受到了西方基督教以及西方思想的影響,展開了太平天國運動。這場運動中《天朝田畝制度》這一產物中的平均主義,就是當時思想覺醒的一大證明。而在太平天國運動末期,洪仁玕的《資政新篇》更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對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探索和考究。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太平天國運動

在後期,思想的覺醒範圍越來越廣,不同時期、階層的人們,都對思想方面的變革有著自身的看法。如洋務運動、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即使部分意識只是朦朦朧朧的想法,但這也強烈證明了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

  • 這種民族意識的覺醒,其次體現在生產上的覺醒。

清政府統治後期,上層階級對西方的學習是從器械上開始的。這也是基於思想的覺醒,才開始對西方先進技術展開學習。西方的崛起大概可以從工業革命開始,而中國正是閉關鎖國的封建狀態,規避了發展技術的時期,卻又躲不開工業革命的衝擊。

《海國圖志》中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完善自身,後期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更是對它的進一步的完善。從而,中國在器械上打破了之前的封建狀態,並擁有了自己的三大水師。在生產上的這些變化也影響到了教育等方面,從而培養了許多軍事型人才,為中國近代化進一步發展,以及大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閱讀 | 從陳旭麓老先生的書中看歷史的選擇與新陳代謝

定遠號戰艦

陳老在書中也不斷強調了民族意識的覺醒,以及一些時代先行人的貢獻,更是用強有力的論證方式,強調出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對中國近代社會“新陳代謝”的強大的推動作用,並且這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看來,大國的崛起離不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而這種覺醒也是新舊交替的“新陳代謝”這一自然規律的體現,同時,這也是離不開人民的,是歷史的發展,同時也是人民的選擇。


從陳老的書中思辨性的表達可以看出,“新陳代謝”是事物發展的一個客觀法則,這同樣在歷史的河流中處處可見。而這種“新陳代謝”受到最大的影響因素便是人民,人民又作為歷史的主體,反映著整個歷史的選擇。所以“新陳代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其實質就是歷史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