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5》:批尽世间事、勾画众生相

不管哪个朝代,即使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为繁荣昌盛的北宋时代,占据整个社会人口最多的,受压迫最深的依然是农民。《清明上河图密码》前4部里面分别描写了士、工、商、兵四个群体,第五部则主要是描写了农民这一群体,顺带也提了吏治。

与农民这个群体相对应的是官僚集团,和农民打交道的最底层的官员就是吏。北宋时期的吏治开始是非常成功的,出现了王安石等有名的大政治家,他们锐意变革,政治较为清明。但好景不长,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恩赫制度的滥用,宋朝的官吏群体变得冗杂,为了支撑官僚体系的运转,这笔支出只能在农民身上找回来。

《清明上河图密码5》:批尽世间事、勾画众生相

所以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田税之外,还要应付各种杂税:鼠雀耗、运粮脚钱、仓耗钱、义仓粟以及鞋钱、丁盐钱、身丁钱……各种杂变加起来,早已超过每年收成的30%。如果说这还勉强可以忍受的话,随着杨戬推行的括田令实行,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民,断了农民自己自足的最后一条生路,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宋朝的灭亡。再加上北宋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横行,也是清明上河图背后繁华的背后所隐藏的阴影。

《清明上河图密码5》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本书的亮点在于结构的创新以及各类群体群像描写,作者将底层农民的挣扎刻画的入木三分,在这种艰难的时势下,人性如何坚守,心底的善恶如何取舍确实是一道拷问人心的命题。

《清明上河图密码5》:批尽世间事、勾画众生相

一、小说采取了精巧的嵌套结构,一环套一环,案中还有案。

在前4部的基础上,《清明上河图密码5》的结构又有了创新。作者就像在编织一张精密的蜘蛛网,64个人物的生平和心路历程共同织就了这张网。解锁每个人乃至这个人代表的群体,人物描写采取了“一镜到底”的方式,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终一章的爆发。

六十四卦直指人心,化作六十四把利剑,最终杀杨戬于无形,也是对应易经的六十四卦体系,阴阳两面、八大层级、六十四个主体,一环套一环,案中还有案。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丛书的创作过程中,看得出作者总是在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在已经很有成就的基础上,依旧锐意进取,这一点实在是令人佩服。

《清明上河图密码5》:批尽世间事、勾画众生相

二、明暗两条线齐头并进,互为表里。

一条明线是人人都想杀王小槐。故事从三槐王家开始写起,王家曾经是当世望族,位列三公。后被卷入党派之争遭到罢黜,王家从汴京举家搬迁到拱州襄邑县皇阁村。数百人口在皇阁村扎根之后,就成为当地的豪强,也就是大地主的代表。

族长王豪突染疾病去世后,留下唯一的儿子王小愧,性格机敏顽劣,但才5岁多,又在族中辈分最高,没有家人扶持,地位和资产让人觊觎,再加上他性格乖张,为祸邻里,就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

一条暗线是人人都有不得已的理由想杀掉王小槐。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王小槐言语刻薄,用弹弓伤人,正应了“狡童”二字,然而这些恶是否足以致人于死地呢?说到底不过是各人为了贪欲,或为宗祠、或为地产、或为钱财、或为博取名声,而把杀掉王小槐当做垫脚石。王小愧的名字起得很有深意,木字旁边一个鬼,暗示局中的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归根结底都是私欲作祟。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5》里,相绝“陆青”不再像前4部的主线人物一样立于台前,更像是隐于幕后的判官,审判人性,最终这些批语都化作了一柄柄的利刃,插到了杨戬的心上。

《清明上河图密码5》:批尽世间事、勾画众生相

三、众生皆苦,一句批语岂能道尽人心善恶。

在艰难的局势下如何坚守本心,也是本书探讨的一个问题,书中的64个人物,从埋首田间、生活无依的农民到官家宠臣、高居朝堂的宦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在孤苦无依的时候,有些人能守住本心,有些人却放任自流,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能战胜自己,能淡然处之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都要为自己的心魔所束缚、支配。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每个人又都是作恶者。

作者一支笔写人心,绘世态,于人情世故的描写上极具功力,真是造化弄人,众生皆苦。

本书的瑕疵之处在于,相似的人物小传描写,必然导致没有一个人物特别出彩,会让读者陷入审美疲劳。其次就是推理悬疑方面较为弱化,类似于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设定,一开始就在找凶手。两三个案子后,读者就可以看得出来本书的写作套路,但是能看完这8个案子,最终看到结尾的时候,一定会有惊艳之感。

《清明上河图密码5》:批尽世间事、勾画众生相

到《清明上河图密码5》为止,“汴京五绝”都已经出场,“五绝”聚首,梅船案等前5部留下的未解悬疑,看来都要在第6部里一一展开,非常期待《清明上河图密码6》的大结局。

如果想了解前几部的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更多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